聖經輔導叢書(二)
破除人生百憂
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等/著
張逸萍/譯
出版﹕真生命輔導傳道會(TLMC)
ISBN﹕978-986-84262-1-4
第二冊
神的旨意
我應該怎樣做決定?我怎樣可以知道我的決定和神的計劃調和?潘捷思說﹕「我們總以為,神在我們生命中有一個『最好』計劃,為那些趕不上最好計劃的人,祂也有一個『較便宜』的計劃,但是那些在基督裡的人,只有一個計劃。」作者解釋說,神的計劃和我們的行動是協調的。雖然我們面對很多決定、犯很多錯誤,神叫萬事效力,為了叫我們有基督的形像(羅八28)。我們的選擇實現了神計劃的細節,知道這點,叫我們安心。
神的愛比「無條件」更好
「上帝無條件的愛」聽來不錯,但是足夠嗎?神的愛是否單止於此?鮑力生形容「無條件」的愛是保持距離的、是「一視同仁、無分善惡」的、又是「和藹地認許人」的,他向我們對神的愛的認識提出挑戰。雖然神聖的愛是美妙的和容納人的,但是它也是介入、密切、個人、和積極的。神不單只照著我們的本相來愛我們,祂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祂要改變我們。鮑力生指出「無條件」的愛背後有四個真理,他也為這四個想法提出合聖經的改進,敦促我們正確地認識神的愛——比「無條件」更好。
優先次序
你是否希望每天有多幾個小時?短一點的「待辦」項目?能控制混亂的生活?作者滿有洞察力,非常清晰地,幫助你在疲累的生活中找到焦點。他使用「估定優先次序工作表」,解釋怎樣根據﹕神、屬神的人、神在世上的工作,把事情分類,以達成時間控制。這本小冊子以非常合聖經的勸告,和實際的應用,說明我們怎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壓力,鑒別真正有優先權的事情,於是開始控制我們超量的工作排期。
人心深處的動機
人是複雜的,我們看見人的行為,卻看不見人的動機,在「我們做什麼」的背後卻是「我們為什麼這樣做」。作者向我們挑戰﹕小心細看這個「為什麼」,他根據聖經,非常有洞察力地揭露「心」是人所有動機的根源,我們的心中有各種動機,例如﹕享受
、快樂;意義、權力;舒適、控制;成功、平安;自由、名譽;尊敬、愛/親暱;作者鼓勵我們發問題,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動機﹕·
你愛什麼?憎恨什麼?你希望、需要、渴望什麼?·
你怕什麼?你擔心什麼?·
你什麼時候說﹕「如果……」?
從永恆角度看苦難
在悲痛和受苦中的人,難以看見神的良善!因為我們感到被遺棄,所以向神呼求、質問祂、背離祂、也許甚至咒罵祂。似乎祂欺騙了我們——我們已經盡了本份跟隨祂,但是祂卻叫我們失望。作者幫助受傷的人,從永恆的角度去看他們的情況,用溫和的態度,揭露他們的錯誤動機、錯誤邏輯、和錯誤結論,這些錯誤叫他們看不見上帝的慈愛和良善。崔保羅使我們將焦點放在永恆的廣角度,他充滿同情的話,和聖經中的勸告,為悲傷的心靈,帶來力量和希望。
在痛楚中感恩
神要我們在困境中感恩,祂是否太苛求了?陸素珊幫助我們明白,感恩不等於漠視痛苦,卻是把我們的困難帶到神面前,祂愛我們,為我們派遣自己的兒子,成為我們的救主。一個感恩的心產生什麼結果?·
加強和神的關係·
保護我們,免受靈性上的傷害·
與天父親密相交。作者說明信徒能感恩的原因﹕耶穌除去罪的阻隔,叫他們和神建立關係。
為什麼苦難臨到我?
為什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當我苦惱的時候,神在哪裡?神明白我們的心,祂用有力的話安慰我們。例如,詩篇第十篇是神對受害人所講的話,它教導人在被侵犯中認識神。作者帶我們讀詩篇第十篇,幫助我們看見它痛苦的信息,又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今天在受苦,這古老的經文可以幫助我們嗎?是的,因為神與我們同在,祂聆聽。其他人可能是要傷害我們,神的原意是要叫這樣的事情對我們有好處。
化解怒氣
我們人人都會生氣,或多或少。什麼時候是義怒?什麼時候不是?我們怎樣控制自己的怒氣?當事情不如意,我們怎樣不至陷在狂怒中?作者詳細論及怒氣的問題,幫助我們明白它是什麼,和我們為什麼生氣。他揭露三個普通的誤解,叫我們沒有力量克服怒氣。以擠車為例,他探索在憤怒反應背後,人心的設想和渴望。作者把我們導向聖經真理,代替罪中怒氣的錯誤前設和無益後果,教導我們怎樣生活,結果榮耀神。
對神憤怒?
神怎麼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在生祂的氣,但是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向神憤怒可以嗎?如果我們生氣,我們該壓制它嗎?還是直率地表達?作者說,我們不該「苦笑忍受」,也不要輕率地對神發洩。反之,我們該把自己的掙扎、懷疑、和問題帶到神面前。學習在神面前坦誠、根據聖經思想、以行動順服祂。
我無法饒恕自己
基督徒莎儷悲慟於多年前墮胎,「我知道主已經饒恕了我,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原諒自己。」你可以對她說什麼?也許你也曾為「自我饒恕」而掙扎,不知道怎樣應付內疚感。為什麼「自我饒恕」是一個這麼吸引人的想法?但是,聖經有沒有提到?作者提出「自我饒恕」背後可能有的五個假設。他繼續指出一個更深的問題和一個更深入解決長期內疚的辦法。他消除了一些誤解,讓我們徹底認識基督的饒恕。
自愛、自尊、自信
自尊自愛的觀念,不但在社會上流行,在教會中亦有很多人督信不疑。但是,今天社會人士已經開質疑,這理論是否有足夠證據?是否能幫助孩子學業進步?幫助人改變惡行?基督徒更需要問﹕聖經是否有同樣的教導?為什麼這個觀念亦在新紀元內流行?
內在醫治可信嗎?
假若輔導員告訴你,你是一個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那怎麼辦呢?現在有人想到一個辦法——把耶穌召來療傷,進行內在醫治。但是,這個辦法是誰開始的?是心理學技術嗎?是新紀元技術嗎?應召而來的個體,是否聖經中那位耶穌?會有危險嗎?
===============================
人生路上跑
真理要學好
放棄世虛談
靠聖經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