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恩

刊登於 《教會雜志》微信 2016-11-24 

張逸萍 

作者﹕張逸萍

 

最近留意了一下流行歌曲的歌詞。有一首﹕“給我一點關懷,給我一些安慰,也就能滿足我心扉”[1];另一首更露骨﹕“但此刻我們只需要放縱……再去他媽一些就會很快樂。”[2]無論歌手所講的“需要”道德與否,他們都在說﹕“只有我的‘需要’得到滿足,我才會快樂。”

我想了一想,恍然大悟﹕這實在是現代心理學家的教導emdash —人的需要必須得到滿足才能感恩和快樂!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生的各階段有不同的需要。嬰兒需要有人照顧他,不但要給他生命所需的物質,還要給他安全感,才能使他有健康的心理,為日後奠定良好的人際交往基礎[3];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除了物質上的需要,還需要有朋友和異性交往[4],否則會留下心理創傷,影響婚姻和人際關系[5];成年之後,他還是不斷地有必須滿足的需要。男人需要賺取名聲,女人有對浪漫深情的需求[6],若不能實現,就可能出現抑鬱等心理疾病;至于老年人,如果沒有所需的物質供應[7],沒有樂觀的情緒,則會導致各種疾病[8],使死亡早點臨到。講來講去,他們認為人的問題,在于他的需要未能獲得滿足!正如流行歌曲歌詞所言。一生沒完沒了的需要。嗚呼哀哉!

 

“需求層次”理論

原來這思想源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所建議的一個家喻戶曉的理論emdash —需求層次 (Hierarchy of Needs)理論。馬斯洛在他的名著《關于人類的心理學》(Toward Psychology of Being)中說,人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維持生命、安全和穩妥、歸屬和被愛、被尊敬和自我尊敬、還有自我實現。”[9]具體而言,他的四層基本需要就是﹕

1)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水、睡覺等,這一層的需要很重要,若缺乏了,人就活不下去。

2)心理上的需要。如安全感、被愛和歸屬感;當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他期望得到穩定、安全、免受恐嚇;希望有家庭、朋友和團體的認同。(有人把這層一分為二,于是有“五層基本需要”。)

3)自尊/自信(Self-Esteem)。當上述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開始追求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贊許。

4)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就是一個人力求變成他能變成的樣子。例如一位作曲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繪畫。

馬斯洛又表示,人的天性是良善的,但是他有這些基本需要,如果我們滿足它,結果就是健康和成功;如果我們壓制它,就會產生疾病[10]

果真如此嗎?現在讓我們來看每一層,並且從聖經來考慮,這些是我們真的需要嗎,我們最根本的需要和缺乏是什麼?我們真的滿足和感恩在哪裏?

 

第一層基本需要﹕生理需要

無人能否認,人人都需要食品、衣服、棲息地等等。馬斯洛的第一層需要是合理的,聖經也沒有否認這些需要。但是我們今天是否真的因缺乏這層需要而不滿足嗎?我們的問題在哪裏?

《南方都市報》曾評論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有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驚奇地發現﹕大家的生活都很簡單,吃得不多,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身體都非常好。現在的中國人,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身體卻越來越差,越來越多的肥胖癥、亞健康狀態的人。穿著也是,很多人太注意保暖,特別是家長,生怕孩子凍著了,天氣剛有一點點涼,羽絨服、毛衣等齊齊上陣,這樣其實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發育,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11]

可見如今人們的問題不是缺乏的問題,反而是“過剩”的問題。人真正的基本需要其實不多。聖經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但人們之所以不知足,不斷積累各種生活資料卻仍然不滿足,而是因為人裏面有更深的焦慮!這焦慮人們不完全清楚是什麼,感受為“生存性焦慮”,但真正的生存焦慮絕不是物質上的,而是面對神而有的;因為人絕不是物質性的人,而是被神造的、活在神面前的、位格性的人。人最根本的需要是“被神稱義,進入神的國”。耶穌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

當人因為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代贖而被上帝白白地稱義,與神和好,得進入神的國後,人會因此有真正的滿足,即便在這些生理需要不能被保障時也是如此。所以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保羅說自己受著各種“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林後11:26-27)甚至“天天冒死。”(林前15:31)。

但是他繼續說﹕“若死人不複活,我們就吃吃喝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原來耶穌應許我們“……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複活。”(約6:40)因此,基督徒不為這層基本需要憂慮﹕有衣有食時,他感激天父的供應;即便缺乏,卻可以信靠神在基督裏的應許與絕對的善意;哪怕死亡來臨,那也是離世與主同在,進入樂園,仍是好的無比的。

 

第二層基本需要﹕心理需要

第二層需要是“安全感、被愛和歸屬感”的需要似乎沒有物質需要那麼“庸俗”,也給人感覺這是合理的,所以不會帶來問題。但是事實上,很多社會人士都已能指出很多這類問題。

我相信任何人都見過、聽過這樣的事﹕女孩子擔心男朋友離開,無法拒絕他的要求而婚前同居,結果未婚懷孕。這女孩是為了滿足她“被愛”的需要,以至失足陷入一生的痛苦;有研究表明,有些邪惡的組織正是利用“人是有社會性的,需要愛和被愛,需要通過獲得一個群體的認可和接納來建立……歸屬感和安全感”而對人進行操控的;而得到“歸屬感”,也是青少年參加幫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形容一種“強迫型人格障礙”為﹕疑慮過分,總有一種不安全感。[12]“廣泛性焦慮障礙”也是因為過分的焦慮和擔心,即缺乏安全感而導致的疾病。[13]這些都是好例子,證明這層的“需要”也可能變為貪欲、焦慮和問題。

但其實,神在創造之初就為人設立了家庭制度,讓人可以在那裏得到愛、歸屬、照顧和保護。而且,對于基督徒而言,恩慈的神也給我們一個他在地上的家,就是教會﹕“你們不再作外人……是神家裏的人了”(弗2:19),使我們教會中彼此相愛,彼此相交(約一1:7),“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所以我們在教會“勸勉……安慰……交通……喜樂可以滿足”(腓2:1-2)。

在神裏面也是最安全不過的,因為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14:27)“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約16:33

 

第三層基本需要﹕自尊

“自尊”在世界,甚至在教會,都非常流行,甚至被認為是“眾善之泉”;缺少它,就是“萬惡之根”!以至于吸毒、未婚懷孕、輟學,都推到“缺乏自尊”頭上。甚至有人覺得﹕“自尊似乎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十多年前,《新聞周刊》曾經專期報導“自尊/自信運動”,指出美國學童對自己的數學過度自信,自信程度要比日本和台灣的學童高,可是真正的考試成績卻相反。又有研究指出高度自信和青少年日益增加的性行為有關。難怪該期的封面標題是“自尊的咒詛”[14]。今年,又有一篇學術性文章,概括了近幾十年對“自尊”的研究﹕“有超過25000篇文獻與著作不斷探索……諸如‘自尊是什麼’,‘如何評價自尊’,以及‘什麼樣的自尊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等自尊研究領域的基本問題,但至今尚未獲得明確且統一的答案。”[15]“自尊”,也包括自愛和自信,這是個複雜到無法定義的現代心理學名詞,如果人還不知道它的定義,更休談是人的基本需要了。但基督徒更應該從聖經去看這個問題。

聖經吩咐我們敬畏神、尊敬別人,不是尊敬自己;愛神、愛人,不是愛自己;相信依靠神,不是依靠自己!更詳細的分析請見拙作《自愛、自信、自尊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嗎?》[16]

在基督的救恩裏,基督徒應該怎樣看自己?完全是另一種眼光!

基督徒被神的話光照之後,既是謙卑的又是勇敢的;既因罪“自卑”、“自恨”,又歡喜感激神的憐憫。正如保羅所說﹕“在我裏頭,……沒有良善。”(羅7:18)“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1:15-16)基督徒因為基督成為了神的兒女!這何等尊榮的身份,完全是因為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降卑舍命而有的。

這裏,不再需要“自尊”,而是看自己是完全敗壞的罪人,同時又是基督裏的新人,因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裏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11)“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2:20

 

第四層基本需要﹕自我實現

四層基本需要中最高的一層,也是最引起爭論的一層就是“自我實現”。有很多定義,第一個定義是﹕“實現人的潛能和才幹,達成他的‘使命’……更加了解和接納自己與生俱來的本性。”[17]  第二個定義﹕“突然的一頃刻,人內在的所有力量被觸發……完全實現他的潛能……”。[18]  由此可見,自我實現,不是慢慢訓練來的,而是突然觸發的。馬斯洛叫這樣的經曆為“高峰經曆”(Peak experience)。[19]他坦白承認,高峰經曆和神秘經曆基本是一樣的。[20]

今天,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已經在新紀元運動中大肆流行,許多書籍或學習班,推介佛、禪、催眠等辦法,創造高峰經曆[21]。例如﹕通過瑜伽靜坐冥想“促進自我實現”。[22]

但這些根本不是人的需要,更不是基本需要,而是罪惡,極為危險。從巴別塔,到拜偶像,本質都是人反叛神,要通過一些方式來提升自己,使自己如神一樣。

但基督徒因為基督的十字架已經死了,活著的乃是基督﹕“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8)如果我們是“主的人”,我們應該實現我們的主,而不是自我實現!

你若認為自己有音樂天分,你應該問主﹕這是你要使用我的方式嗎?神永恒的計劃只有一個,就是福音的拯救行動,也就是神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裏拯救出來,使他們在基督裏同歸為一。很多聖徒放棄他的天分,一生為主。例如劍橋七傑、醫學院畢業的戴德生,放棄本國高薪的工作、地位,甚至才華,到戰亂和窮苦的中國來傳教[23]……。當然神沒有要求所有人放棄他本來的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無論你最終是否能成為一個音樂家,神都有一個最終的任務委派我們,即榮耀神,見證主和主的福音。

“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8)“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

反之,“但那些想要發財(或說自我實現)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6:9

 

基督徒看見的需要與真滿足

馬斯洛的需求模型是以人為中心的模型,若通過這個模型看人,並且藉此來面對和指導人生,人一定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罪惡、空虛和敗壞中。因為人心的欲望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聖經說,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心中“裝滿了各樣不義……貪婪……”。(羅1:29)最後落入魔鬼的網羅裏,因為要滿足自己欲望,而向魔鬼下拜!

但在基督裏的人有福了,他們不再需要靠實現這些需要而得滿足,因為他們有了真正的、永遠的生命源泉。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3-14)。

總結以上討論,基督徒在聖經中看見並要對這個模型說﹕

1. 對于維持生命的物質需要。聖經說﹕不要憂慮,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參太6:32-33

2. 對于心理的安全感、被愛、歸屬感。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參羅8:288:323538-39

3. 對于“自尊”的需要,聖經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個罪,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115-16)。因基督,我這罪人卻成為了神尊貴和蒙愛的兒女。而且基督徒已經死了,如今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自尊”的觀念不適用!

4. 對于“自我實現”,聖經說﹕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8)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主,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基督徒為主而活,應該追求實現上帝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阿們!我們在基督裏已經得到真滿足,感謝神!即便食物、安全都沒有,結果就是一死。死就死吧!死不可怕嗎?不!為什麼基督徒可以如此豁然?因為主耶穌說﹕“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複活。”(約6:40)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死人要複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15:52-54)以至他能說﹕“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1:23

原來得著基督,勝過任何滿足!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

在這個感恩節,讓我們看見我們真正的需要,也為這需要已經在基督裏得真滿足而感謝神!

 

幫助別人看見真需要,得真滿足

再回到文首引用的兩首流行歌曲的歌詞,一個需要“關懷、安慰”,另一個需要“放縱”。雖然前者似乎是正當的,後者似乎不太道德。但是,他們的需要能得到滿足嗎?

 

無可否認,我們身邊有人缺衣缺食、有人患病垂危、有人心靈憂傷痛苦、有人家庭破裂、有人被暴力欺壓。所以基督徒有責任徒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物質需要,給他們安慰和友情。因為聖經說﹕“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span>2:15-16))

有人被試探誘惑壓得透不過氣來,有人在罪惡的苦果中空虛、痛苦、沒有人生目標和生命價值……。但這些只是人看見的表面問題,人的根本問題卻是﹕人因罪得罪了神,以至于被神定罪刑罰,必進入永遠的地獄。但神卻通過聖經光照我們,使我們看見我們真正的需要是神的赦免,與神和好,進入永生神的國。人沒有能力做到這些,神卻差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來為我們獻上了挽回祭,使本應當遭受上帝永恒之忿怒的人,因為耶穌基督順服至死在十字架上,而被神接納,蒙神喜悅,與神和好,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因此,人最需要福音,需要福音光照出他們真正的需要,進而得著基督的救恩。這是任何人的最基本最重要需要﹕罪和死是人根本的問題和缺乏,福音是這問題的根本答案與滿足。當我們在基督裏已經完全得著,我們怎樣能忘記主耶穌的吩咐﹕“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願弟兄姐妹在這感恩節,不僅感激神對你的拯救,也幫助別人明白自己的真需要,並在得著真滿足,由此也能向神獻上真感恩。但願所有人在感恩節,不是唱或自憐或放縱的詩歌,而是一同歌唱、感恩和讚美﹕

“我寧願有耶穌,勝于金錢;我寧願有耶穌,勝過財富無邊……勝過做君王,雖統治萬方,卻仍受罪惡捆綁。我寧願有耶穌,勝于世界、榮華、聲望。”[24]

願頌贊、榮耀、感謝都歸與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啟7:12



[1]/span>楊坤﹕《好好愛我》,請見﹕https://mojim.com/twy104257x7x4.htm20161123日存取,存取時間下同)。[2]汪峰﹕《為什麼不再快樂點》,請見﹕https://mojim.com/twy104044x12x7.htm[3]育兒雜談﹕心理健康始于嬰兒期,請見﹕https://kknews.cc/baby/bxz836.html[4]“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需要,請見﹕https://www.bkqs.com.cn/article/86089124.html[5]同上。[6] Dr.James Dobson, “Emotional DifferencesBetween Men and Women”,請見﹕http://www.dobsonlibrary.com/resource/article/430759e9-ec16-4d06-8020-d9cdfeeafe0f  [7]江大紅、瞿晟李、迪陳芸﹕老有所需﹕老年人最需要什麼,《生命時報》(20131015日第02版),請見﹕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3-10/15/content_1309976.htm[8] Mobei你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麼嗎?,請見﹕http://health.china.com/html/laonian/laorenxinli/kongchao/201007/29-75642.html  [9]  Abraham Maslow,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3rd ed.(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p. 5. [10] Ibid., P. 6.   [11]許琨,今日之中國,誰還願意過儉樸生活?《南方都市報》,20131130日,請見﹕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3-11/30/content_2128167.htm?div=-1[12]請參閱﹕從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454298.html?retcode=0下載的中文DSM-IV[13]同上。[14]Jerry Adler, “Hey, I’m Terrific!”, Newsweek, 17 February,1992, p.48.[15]方平、馬焱、朱文龍、姜媛﹕自尊研究的現狀與問題,《心理科學進展》 2016, Vol. 24, No. 9。請見﹕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2679 [16]張逸萍﹕自愛、自信、自尊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嗎?請見﹕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S_self-esteem.htm;張逸萍﹕《心理學偏離真道》,請見﹕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sych_depart_1.pdf ,第十章。[17] Abraham Maslow,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3rd ed.(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P. 31.  [18] Ibid., p. 106-07.[19] Ibid., p. 84-85.[20] Abraham Maslow, 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Experiences (New York,NY: Penguin Books,1994), p. 19-21.[21]廖閱鵬,超意識煉金之旅﹕真我的核心修練學習班,2008。請見﹕http://www.souland.com/cn/trueself.htm[22]教您瑜伽靜坐冥想的坐式,請見﹕https://kknews.cc/health/6kxek3.html[23]關于劍橋七傑,中國人知道的很少,他們的事奉簡介可參閱﹕https://zh.wikipedia.org/wiki/劍橋七傑。另外,本刊關于內地會的曆史專欄中也常有提及。——編者注。[24]讚美詩《我寧願有耶穌》的歌詞節選。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