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让我澄清一些对圣经辅导的误解

改编自心理学偏离真道 第二十章    

 

多年前一次在团契中提到亚当斯(Jay Adams)的书,在座的师母花容失色,慌忙说:「心理学是完全符合圣经,完全从圣经发展而来的,不需要圣经辅导。」然后马上岔开话题。为什么这位师母谈「亚」色变?后来我发现,原来牧师曾经动念头要翻译亚当斯的一本书,但被其他心理学家劝阻,说:亚当斯不是好东西。这牧师也劝我要小心,免得被误会是圣经辅导派的人。亚当斯真的这样差劲?圣经辅导真的这样可怕?

圣经辅导的出现对心理辅导行业一定有负面影响,自古同行如敌国,在所难免,我可以明白。但是无论是谁开始这些中伤的话,现在已经有一些对圣经辅导的误解,在一般信徒中流行。

这些常见的误解是什么呢? 

 

1)什么都是罪

《举目》曾经有一位以「牧笛」为笔名的人,发表了一篇气愤愤的文章,攻击圣经辅导和杆卫心理辅导。后来他的文章转载于《基督教线上中文资源中心》,才知道原来他是前任海外神学院副院长,曾思瀚教授,现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教授。[1] 曾思瀚教授说:「他们具有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罪的倾向……因此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坦承所有的罪过。」[1]米尔(Meier)等基督徒心理学家们早已经说:「亚当斯把所有问题都推到『罪』和『个人责任』的头上,是不聪明的,是头脑简单的做法。」[2] 可是他们没有引述,也没有注释去支持自己的言论。

亚当斯曾经尝试澄清谣言:「人家不断地说,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人自己的罪所带来的,但是我在第一本书《圣灵的劝诫》(Competent to Counsel)中已经讲清楚,我没有这样的意思,我甚至引用约伯和生来是瞎眼的人(约九)为例说明。在我其他的书中,我也一再重复这点,但是都没有用,人家还是这样讲。」[3]

我自己曾经翻译了二十多本圣经辅导小册子,没有一本说,人的问题,是自己的罪惹来的。例如:「生上帝的气」一本以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人为序言,全文没有责备她,也不把问题归究于她的罪,都是在劝说她不要生上帝的气,要化愤怒为信靠,于是就能明白苦难的目的。

希望中国基督徒不会人云亦云,误信谣言。

另一方面,任何稍懂圣经的基督徒都会同意,人间疾苦,最终的原因是人类的罪,未必是个人自己的罪,也可能是别人的罪,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是罪恶存在于人间所至。甚至基督徒心理学家董建林也说:「从根本上讲,所有的病都是对神的律的违背的罪的结果:信仰律、道德律、自然律,违反者要承担因此带来的代价:痛苦或死亡。」[4]讲得好。

 

2)圣经辅导员「好凶」

也有一些「知情」的基督徒曾经告诉我:圣经辅导员「好凶」!只懂得指著人家鼻子骂,这样的态度不成的啦,你得先接纳案主,才有可能帮助他。文首的牧师也曾向其他人解释说:他反对圣经辅导的原因是因为辅导员都是硬绷绷的,对人没有爱心,说话不懂得婉转。

我不知道这样的批评有没有根据,谁曾经做过研究?谁有统计数字显示圣经辅导员都是冷酷无情的?至少,我知道文首的牧师根本从来没有碰见过一个圣经辅导员,他不过听信谣言。另一方面,我更希望知道,有没有任何统计数字,可以显示心理治疗员都是和蔼可亲,满有爱心的?

但是,我猜测有一个可能,如果辅导员甲告诉你:你的问题是因为你犯罪得罪神,你必须悔改;辅导员乙告诉你:你是一个不健全家庭的受害者,你必须培养自尊/自信。你会觉得哪一个辅导员「凶」?当然是辅导员甲,因为没有人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可惜,很多时候,这正是我们的需要。

 

3)未能同时兼顾灵、魂、体

网路上一位自称为 Gilbert 的人说,人有灵、魂、体三部分,所以「别无他说(Nothing Buttery [他给圣经辅导的名称]全然撇弃心理学,惟独恩典、惟独耶稣、惟独信心、惟独神的话语。评论这种论点过于简单。」[5] [2]Gilbert 暗示说,正统的医生医治人的「体」,圣经医治人的「灵」,但是「魂」呢?谁来医治?虽然 Gilbert 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建议,但他是在暗示,这部分应该由良好的心理治疗来负责。

暂不讨论「二元论」(将人分为灵魂和身体两部分)和「三元论」(将人分为灵、魂、体三部分)人观的问题。但是,任何基督徒都会同意,灵性、心情、身体可以互相影响(如箴十七22;林前十一28-30)。灵性不好,会影响心情,也可能带来身体疾病;身体欠佳,叫人心情不好;心情抑郁,影响健康。Gilbert把「灵、魂、体」分割得清清楚楚,大概是想:圣经只能医治人的灵,心理辅导医治人的魂,医生医治人的体。恐怕这是没有证据,未能考虑周详的结论。

一位心理学研究生表示,圣经辅导顶多在辅导和谘商上有效,但在临床(Clinical)问题上,圣经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我们不能从圣经懂得心理疾病背后的病理(pathology)。[6] 换言之,圣经不能照顾人的身体生理机能毛病。(我希望提醒他:心理辅导也不医治身体生理机能毛病。)

曾思瀚教授举例说明圣经辅导不懂得人身体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他举例说,女性荷尔蒙,直接影响了人脑的活动,所以妇女周期循环而影响情绪,与属灵光景无关。他又罪奇圣经辅导说,国家卫生局公报,有些人因为大脑问题,所以有「学习障碍」,他们只要认罪,就可以学习进步了吗?所以圣经辅导「对问题的属灵化,无法对许多个案提供实际的帮助……他们完全排斥了生理因素的考虑。」[7]  (我恐怕曾思瀚教授混淆了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和精神医学(Psychiatry)。)

神造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人有灵魂、道德感、自由意志,我们可以选择被环境所控制,被生理所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完全被圣灵所控制。保罗说:「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诚然,我们同情这些人,尽力帮助他们。但是,若人生来有脾气暴躁的 DNA,那么,他就可以大发脾气,不算有罪吗?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天赋不高,学习不如别人进步,这不是罪恶,没有圣经辅导员会劝他们认罪。(曾思瀚教授是否有证据证明圣经辅导以「学习障碍」为罪,并命令当事人认罪?还是纯属虚构?)

圣经辅导员魏爱德(Ed Welch)在一本讨论同性恋的书中表示,现在有一些关于同性恋的生理解释,但他说:「行为是由生理表达(不是原因),所以如果我们将来还听说有更佳的证据,证明生理和行为的关系,我们不应该惊奇……一个合圣经的观点是:生理和心理对同性恋的发展都有影响。事实上,圣经警告我们不要限制众多的可能性。可是 ……生理顶多好像一个引诱我们犯罪的朋友,这样的话,这个朋友是你的考验,但你可以指责和抵挡他。」[8]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圣经辅导并非不管「体」的问题。亚当斯早说,身体生理机能是精神病的原因之一。[9]圣经辅导员并不排除生理问题影响精神,他们采用一本《Medical Desk Reference》,[10]以分辨生理和非生理的毛病。圣经辅导员也不完全拒绝使用药物,例如,魏爱德在有关抑郁症的讨论中指出,他不反对使用抗忧郁剂,他只是说,我们需要小心,研究一下,做一个明智决定。但抑郁症是透露了我们的内心,所以最重要的是解决内心的问题。[11]

 

4)教会历史上并没有辅导这一回事。

曾思瀚教授抱怨说:圣经辅导引用教会历史中人物为其先祖,「这种引用方式,极其勉强并且不具任何历史意义。因为在当时不但没有辅导事工的建立,更别提辅导方法的存在了。」[12]

我想曾思瀚教授一定是认为,必须好像今天的心理治疗员一样——辅导内容是基于一些无神论者心理学家(如佛洛伊德)的理论;定期约见当事人;当事人躺在一张沙发上;呀!还要收费,当然;或甚加上一些源自异教邪术的治疗技术。这样才能称得上辅导。

其实辅导就是帮助人去解决问题,内容可能基于圣经、心理学理论、中国传统智慧等。任何人若是诚实,也会同意,历史上教会中负责牧养事工的人,无论是什么衔头,或没有衔头,都是以圣经原则辅导人,劝说人(当然凡事有例外),这就是辅导。甚至心理学教授董建林也说「《圣经》辅导=《圣经》原则,基督教历史有多长,《圣经》辅导就有多长……那我们就可能追溯到亚当夏娃,因为神对人的劝勉与教训,是从亚当夏娃开始的……我们也可能肯定地讲,旧约的每一卷书,都是神在劝勉他的的子民——以色列人。如此看来,若认为《圣经》辅导始于 1970 年代,显然低估了《圣经》辅导的历史。」[13]

 

5)提摩太后书三章15-17节不能用以支持圣经辅导。

曾思瀚教授又问:「圣经可以提供一切的答案吗?」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科学?真理?上帝启示?的第九点中回答了——圣经在教义和行为上是唯一的权威。我引用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而这段经文也是其他圣经辅导员所常引用的。

我现在要回答曾思瀚教授的另一质疑。他表示,这段经文指的是教义,不是生活,因为之前的经文讲及异端。[14] [3]

没错。提摩太后书三章1-9节讲及异端,但是这些异端的错误不纯粹在教义上,也在行为上,因为他们「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 、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 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2-5节)我非常惊讶于曾思瀚教授的释经法!

其次,「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16)节指教义和行为二者;而「得救的智慧……教训、督责……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15-17节)绝对是指生活行为。只要人不心存偏见,都能看得见。

还有,什么是教义?是不是只有三位一体才算教义?爱人如己、不要有婚外性行为等,不算教义?教义是否一定要和行为脱节?

[曾思瀚教授还有好些一般基督徒不能同意的释经法。例如,他反对圣经辅导将圣灵工作带来支持自己,只因圣经有时称圣灵为「保惠师」(counselor)。他认为「现代圣经辅导者的职责,与耶稣及圣灵的事工不尽相同。」[15]「不尽相同」是对的,因为圣经辅导员不是罪人的救主,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是依赖圣灵的工作。《面对自我》是一本早已翻译成中文的圣经辅导书籍,作者说:经辅导的基本前设有三,其一是「圣灵的必须性」。[16]圣经辅导员从来无意自比耶稣和圣灵,他们只是说,圣灵的参与,是圣经辅导必须,否则辅导不能成功。]

 

6)来自毛华莫瑞尔学派

偶然有一些「有研究」的基督徒心理学家会告诉你,亚当斯的东西不过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莫瑞尔(O. Hobart Mowrer)的东西。但是亚当斯老早就说清楚:「我认为自己不属于莫瑞尔学派」,他曾经花了一点时间观察莫瑞尔的工作,这个经验是一个转捩点,让他大开眼界,知道除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派之外,还有一个强调责任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17]所以引起了这个误会。

 

7)还在摸索阶段

中国教会对圣经辅导还有一个误会,以为圣经辅导仍在摸索阶段,所以只有一两科「入门」课程。可惜这个想法是错的,首先,心理学未进入教会之前,二千年来,教牧人员都以圣经为辅导原则,所以不能说是摸索阶段。其次,今天的圣经辅导课程绝对不止于一两科「入门」课程,就以Indiana的三一神学院为例,除了「圣经辅导原则」之外,他们还有「家庭婚姻辅导」、「婚前辅导」、「危机辅导」、「问题青少年辅导」、「圣经辅导员和法律」等等。[18]而且还有很多颁发圣经辅导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神学院,请见本网站的介绍

 

8)无知老妇所为

最近又听见一种新的讲法——王大妈和王博士:有人说,辅导必须先做实验,那些没有实验为根据的辅导系统,就好像乡下人请教于王大妈。言下之意,心理学因为是有博士学位的人做实验的结果,所以是唯一可以接纳的辅导系统;而圣经辅导就好像无知老妇,误导别人。

让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如果是「做过实验」那么可靠,为什么心理学理论是随著时代、随著专家而变迁的呢?为什么各门各派的理论互相矛盾冲突?可见这些实验的可信性不高。社会人仕亦同意,心理学不是真正的科学,大多是个人主观见解。况且最新的研究也证实,辅导有效与否,不在乎理论。(请见心理学的可信程度心理学的效用网页)其次,圣经辅导员虽然似乎没有进行「实验」,但是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长期的实验,什么时候偏离神的话,什么时候个人和社会就出现问题,历来哲人所提供的办法,一个接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类却不见有改善。所以,王博士和王大妈,很难说哪一个更可信;但是两者和神的话相比,都绝对逊色。

如果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意而攻击他人,同行敌国,我可以明白。但是,如果为了自己的生意而抵毁圣经,太过份了!请让我再说一句:将圣经比作无知老妇是亵渎

 

结论

我在此再次呼吁所有华人基督徒,不要听信谣言,根据圣经生活,根据圣经辅导。

 



[1] 牧笛在文章中自称没有受过心理学训练,更令我惊奇的是,他自承只读过亚当斯及斯赛皮恩所写的《圣经辅导学:基本训练课程讲义》(Adams and Scipion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 Course Syllabus, S. Ling 译 La Mirada: China Horizon, 2003一本圣经辅导著作,居然对圣经辅导有如此极深的憎恨,令人莫明其妙。还有,假若他真的为了提醒其他牧长和平信徒,不要上当,所以大义漓然。他又在文章之后表示:「我对本文内容负完全的责任。」为什么他不能光明正大地使用自己的真名字?还好,他后来在《基督教线上资源中心》表白自己的身份。

[2] Nothing buttery」本是用以指一个单从物质角度解释事情的世界观,「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荣耀神」是改教时代的口号,现在被 Gilbert 用来低贬圣经辅导!

[3] 牧笛自称曾经牧会多年,而且是神学家,但他的圣经解释令人心酸叹息,所以我怀疑他是一位自由派的基督徒。那么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推崇心理学、低贬圣经。



[1]牧笛著/琴韵译,「但神说……──由神学角度论圣经辅导运动」,《举目》2005年九月;转载于「基督教线上中文资源中心」(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53.htm)。[2] Paul Meier, Frank Minirth, Frank Wichern and Donald Ratcliff,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Christian: Christian Perspectives and Applicatio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2), P. 274.[3] Jay Adams, How to Help People Change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6), p. 33.[4]董建林, 「浅析《圣经》辅导、教牧辅导与心理咨询的关系」(http://www.godoor.com/article/list.asp?id=1348[5] Gilbert, 「基督教谘商」 http://ccn.fhl.net/editorial/counseling.htm [6]黄柏 ,「这不是心理学」,《校园》,2006 / 56月,页55-56[7] 牧笛著,「但神说」。[8] 爱德华.韦尔契,「同性恋」,《走出心理幽谷》,爱德华.韦尔契等著,张逸萍译,(纽约:真生命辅导传道会,2008),页146-168[9] Jay Adams, Competent to Counsel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0), p. xvi.[10] Robert Smith,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edical Desk Reference (Timeless Texts).[11]爱德华.韦尔契,「抑郁症」,《走出心理幽谷》,爱德华.韦尔契等著,张逸萍译,(纽约:真生命辅导传道会,2008),页126-143[12] 牧笛著,「但神说」。[13]董建林, 「浅析《圣经》辅导、教牧辅导与心理咨询的关系」[14] 牧笛著,「但神说」。[15] 牧笛著,「但神说」。[16] 约翰布鲁格,《面对自我:门徒进深训练手册》(香港:圣经辅导基金会,1996)。[17] Adams, Competent to Counsel, p. xv.[18] 10/04/2002 取自三一神学院网页:http://www.trinitysem.edu/catalog/bibcouns.html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1crzp.html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