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單身基督徒
(轉載自﹕《教會》2011年1月總第27期,www.churchchina.org/no110107)
文/傑弗裏•福瑞
譯/王培潔 校/煦
不久之前,我在單身基督徒中作了一個非正式調查,其中大部分人來自聖路易斯地區。我提出的問題是﹕“今天的單身基督徒最迫切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他們的回答與我在一家大型福音派教會中帶領單身事工時面對的單身人士的想法驚人地相似。類似的回答反複出現,頻率和強度之高,讓我確信基督徒輔導員要想好好服事來接受輔導的單身信徒,就必須從神學和解經方面解答下面這三個問題。我自己在成年後作了12年的單身基督徒,最近才剛剛步入婚姻,我知道這些問題咬噬著單身者的心靈,挑戰他們對神以及神對他們人生的權能旨意的認識。這篇文章就是要回答這三個問題。
問題一﹕我該如何應付孤獨?
孤獨是我們沒有根的社會裏的常見問題,尤其對單身者而言。單身者的流動性更強,常常與可信賴的親密朋友分離(倘若他們努力建立親密關系的話)。有人發現沒有親密關系更令人難過﹕“我沒有好朋友,沒有人能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夢想、懼怕、喜樂和試煉。”他們對傳道書的結論感同身受﹕“孤單”是日光之下的一件虛空之事(4:7,
8)。單身常常被困在孤獨和悲傷的情緒中,對自己的未來和那位以權能的命令掌管他們未來的大能者視而不見。
克拉克【1】就是一個掙紮在孤獨的迷霧中看不清未來的人。他信主時間不長,卻是個委身的基督徒。他持守的教導說“神掌管萬有”,他持續的感覺是“我還是痛苦”,他在兩者中掙紮、撕扯,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公寓中來回踱步,好像想要以此釋放心中感受到的張力。淚水和哭泣更是家常便飯。他不知如何用語言表達如影隨形的強烈的孤獨感。“我知道神愛我,但是我還是這麼痛苦。”
聖經輔導員該怎麼應對類似的痛苦?他在輔導克拉克的時候,怎樣才能夠既驅散對方心中的絕望,又敏感地感受到對方真實的情緒?幫助處在孤單試煉中的人並非易事,但是神為聖經輔導員提供他話語的真光,引導單身者安全穿越孤獨的迷霧。
把人生交給基督
還好,克拉克是個委身的基督徒。與耶穌基督之間不斷加深的關系是解決孤獨的第一要點。對于非基督徒來說,孤獨不僅僅是朋友不夠多和友誼不夠深入所造成的,從根本上來說這是與神隔絕的一個癥狀。如奧古斯丁著名的禱告所言﹕“主啊!我們是為你而造,若不是在你裏面找到安息,我們的心就永不平靜。”可能奧古斯丁當時心中想到了保羅對非基督徒的看法。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兩處提到非基督徒遠離神的狀況,“你們從前與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裏與他為敵。”(西1:21)“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2:11-12)
非基督徒意識到自己孤獨並由此引發的焦慮和抑鬱,不過是先嘗地獄的滋味,就像保羅在帖後1:8-9中所講﹕“(基督)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地獄不僅是孤獨,地獄是完全徹底的孤獨。非基督徒沒有蒙基督拯救,所能指望的不過是暫時、偶爾從孤獨中得到解脫。而且,暫時的解脫也應該被看作是神的良善設計,好讓人悔改(羅2:4)。福音永遠是對付孤獨的基礎。
過順服主的生活
然而,單單悔改認信並不一定能驅散孤獨的迷霧。悔改的人必須在生活中努力追求聖潔。“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各在經文中重述神在創17章中的盟約式應許﹕“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這個美妙的應許在整本聖經中反複出現,經文的上下文背景總是一樣,就是按照神的要求順服。(參﹕創17章;利26章;結36章和其它小先知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阿摩司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問題﹕“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3:3)除非宣稱是基督徒的這些人渴望更像神,否則就不能期待神與他同行,而與神同行是神為我們所設計的(生活方式)。(參﹕約14:21、23;來12:14)
那麼,輔導克拉克的時候,首先要評估他和神的關系。他可能需要鼓勵,幫助他不斷堅持基督徒成長所必需的操練﹕讀經、禱告、默想、敬拜,特別是要建立與其他信徒之間的關系。
然而,機械式的讀經、禱告和默想不能等同于“渴慕並追求聖潔”。應該用下列問題對克拉克來個小測驗﹕
1)你對聖經的看法與詩119和耶穌在太4:4所宣告的一致嗎?
2)你默想聖經的目標和方法是什麼?與亞1:8和詩1:1-3相比如何?
3)你知道自己犯罪之後,下面哪段經文的描述與你的經曆相似﹕賽6:1-8;哀1:14-22;結6:8-10;雅4:8-10?你花多長時間認罪?
4)你在禱告中用多長時間讚美神的屬性(詩145)或感謝神為你所做的事情(詩135,
136)?
5)你為自己和別人禱告的時候,為哪些事情禱告?你的祈求和以下經文相比如何﹕約17:1-26;弗1:15-23;腓1:3-11;帖後1:11-12;門4-7;雅1:2-6,4:3,5:16;約壹5:14-15?
6)在敬拜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集中注意力?如果是的話,什麼時候?那時候你在想什麼?
視教會為自己的家
與其他基督徒團契是對抗孤獨的必要方法,這點似乎不言自明。但輔導員不應臆測團契的數量和質量。以比爾為例。比爾是個停留在教會邊緣的單身基督徒。他去教會參加敬拜,偶爾也參加牧師帶領的禱告聚會。不過,因為他“天生靦腆”,而且他希望自己能夠因為工作關系去別的地方,所以並沒有積極建立親密關系。雖然他很孤獨,但是他還是要問﹕“(建立關系)有什麼意義?”比爾沒有意識到,他因為可能會離開而不建立親密關系的決定,會加重孤獨的迷霧,使其變成了絕望的毒霧。
輔導員應該對比爾的態度予以溫柔的責備。不積極參與教會生活並不是天父給我們的選擇。盡管比爾感到很灰心,還是應該教導他思想神的心意,也就是合乎聖經的心思意念。對于孤獨的單身者來說,合乎神的心思也包括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單身者搬到一個新的地區,只要那裏有相信聖經和敬畏神的教會,就有可能在那裏與基督裏的弟兄姊妹建立親密的團契關系。
比爾喪失了神賜給他應對孤獨的資源,也讓其他弟兄姊妹有所失,他放棄了神賜給他服事其他弟兄姊妹的機會。只有通過神所定的家庭紐帶,這樣的服事才能夠實施。因為比爾認為自己“天生靦腆”,他就不太和別人交往,即使在禱告會中也是如此。別人提到他靦腆的問題時,他認為原因在于“我在不認識的人中間會覺得不舒服,我要是多了解他們就會容易多了!”
比爾說的有道理。但是不合乎聖經的想法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無法看到,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的確認識這些人。個別看來,他不認識他們,但是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在追求著相同的人生最終目標。他和他們都在努力讓自己更像基督!因此,他們之間有團契和志同道合關系的基礎。應該勸誡比爾竭力追求這種團契,他不該等著別人主動和他建立關系,而是應該自己采取主動。
竭力追求同伴和團契並不意味著比爾要不管不顧或態度粗魯蠻橫,而是意味著他要主動和教會的人交流,了解彼此的興趣和生活背景,尋找服事的機會,操練熱情好客。他不該等著友誼自動出現。要是他對以上某一領域不太有把握,就應該在輔導協談中來討論,並要當成作業來實踐、操練。
教會的信徒是神家裏的弟兄姊妹,比爾和他們在最基本的信念上應該一致。然而,他也應該知道,神會使用他們幫助他在這些信念上成長﹕“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27:17)輔導員要引導比爾,讓他渴望經曆神使用這些關系,塑造他有長兄耶穌的形象。
從盟約的角度來看基督徒友誼
或許比爾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索基督徒之間的關系,激勵、引導他形成健康的交往模式。指導他閱讀當前出版的討論基督徒關系的書籍可能有一些幫助。不過,不幸的是,大部分這類書籍在聖經基礎上都不紮實深入,沒有給讀者一個從神學角度理解人際關系的系統架構。大部分書籍更多從世俗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基督徒的關系,而不是從聖經的角度!
每當我思索這個問題,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個對我們理解信徒之間的親密關系至關重要的聖經概念﹕“盟約”。
注意聖經如何使用這個詞。聖經如何描繪神的愛最大程度的彰顯——基督為人的罪而犧牲?一個盟約(見太26:27;林前11:25;來9:11-28)。這些參考經文也明確顯明,因著基督徒和基督的聯合(羅6章),我們與他一起在新約上有份。還有,聖經如何描述婚姻這個人與人之間最親密和最重要的關系?一個盟約(見箴2:17;瑪2:14)。撒母耳記如何描繪大衛和約拿單之間的親密友誼?一個盟約(見撒上20章)。【2】
我們還可以引用更多經文,但是這些足以說明盟約思想在聖經作者生命中的重要性。要培養榮耀神的親密關系,有什麼方式能夠比效法神向他盟約的子民顯明愛的關系的方式更好?(參﹕弗5:1-2)。
要想在輔導中有效地使用盟約概念,輔導員要能夠明確定義盟約,並有具體實施計劃。我在與輔導過的人們討論盟約概念的時候,他們把它界定為“契約”、“應許”、“合同”或“協議”。這些定義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沒有一個能捕捉到這個詞在整本聖經中的豐富涵義。它們也不能提供實施這個概念所需的方法。
我發現,把盟約界定為“以責任和制裁為特點的、有約束力的永久性關系”更有效。兩個基督徒之間的“盟約式友誼”是建構在這個定義之上的。
應該向比爾清楚解釋這個概念的意義。首先,他要明白,盟約式的友誼是不能輕看的,它把兩個人綁在一起,就像麻繩捆幹草一樣。盟約關系預設雙方願意坦誠向對方敞開軟弱的一面。可能需要提醒比爾,這樣的坦誠是主和使徒們的關系(參﹕約15:15),以及保羅與眾教會的關系(參﹕林後6:11-13;加拉太書和腓立比書)所具有的特征。比爾必須接納一個事實,只有擁有了這樣坦誠的友誼,才更有可能建立有效事工和親密關系。除此之外,鮮有友誼。
倘若比爾理解坦誠的重要性,卻不知該如何實際應用,輔導員可以引導他檢查他“靦腆”的原因。他看待自己合乎聖經嗎?倘若不的話,引導他閱讀羅1-12章的相關經文。他知道基督身體的其他肢體需要他的恩賜嗎?那是神賜給他,讓他與人分享的。倘若不的話,引導他閱讀羅12章、林前12-14章和弗4章。他知道聖經所講的“懼怕人”和“敬畏神”之間的比較嗎?倘若不的話,指教他閱讀詩篇、箴言和傳道書的相關經文。他在聖經中搜索的時候,就會被挑戰,看到他心裏的渴望與經文含義的差距和不同。之後,他應該決定,如何改變生活方式,使之與聖經的標準相符。要是他的靦腆是出于無知,那麼他應該接受教導,要是出于自私,那麼就應該用那與他立約之主的標準與他溫柔對質。
第二,注意盟約是一段永久性的關系。它做出了接納、忠誠和可信賴的承諾。這麼說並不意味著友誼不會改變。譬如說,搬家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彼此的交往。應該建議雙方努力保持聯系,但是也要接納距離帶來的影響。然而,像比爾那樣,因預期搬家的可能性給任何友誼帶來的影響而拒絕所有人,則會起到反作用。即使搬了家,盟約式的友誼仍然繼續,這個看法會鼓勵比爾追求必不可少的親密友誼,打消他對友誼未來發展的消極想法。
第三,盟約涉及到責任,可概述為摩西、耶穌和保羅的命令﹕愛人如己。在保羅看來,全部律法就包含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裏了。(羅13:9-10)聖經的其它部分為愛人如己的畫面塗滿了鮮活的色彩。比爾怎麼才能很快了解神對愛人如己的要求是什麼?可以讓他用索引查一下新約中所有包括“彼此”兩個字的經文。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根據經文,他可以計劃一下,要怎麼在現有的關系中擔當他的責任。
第四,盟約牽扯到“制裁”﹕順服或拒絕責任帶來的後果。正面的制裁或者說祝福,包括與關心朋友最大利益的人交往帶來的一切益處。可以請比爾列出他在讀聖經時看到的正面結果。然後,他可以用自己列舉出的內容,與箴17:9、17,27:6、10;傳4:10-12等進行比較。他經曆過哪些?哪些還沒有經曆過?
負面的制裁或者說管教,包括藉著和平彼此連接並保持在聖靈中合一所需的一切責任。同樣讓比爾根據記憶列出這方面的相關經文內容。以下經文有沒有浮現在腦海中?太18:15-35;路17:3-10;加6:1-10;帖前5:14;多3:9-10。應該提醒比爾,所謂負面制裁,其實是指體驗上的負面而已(誰願意批評別人或者被別人批評?),管教實施得當,就能夠帶來預期的正面結果。比爾在基督徒生涯中經曆過類似重建性的管教嗎?
考慮到一些教會對個人聖潔和彼此和諧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松懈態度,可能需要提醒比爾,為什麼管教應該被視為基督徒友誼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我們生活在墮落的世界中,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裏,朋友就有可能背叛我們。聖經反複提到這種可能性。(參﹕王上19章;詩31,
35, 38, 41, 55;箴17:9;路22:47-62;提後4:9-18)比爾願意面對這樣可能的失望嗎?如果回答為否的話,那麼為什麼不願意?他想要像以利亞那樣,不願意面對可能會遭遇的背叛的罪,而選擇與神的子民隔絕的罪?若如此,就要質問他﹕“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在服事誰?”他必須看到,不順服神並不是避免可能的背叛的合情合理或明智的做法。這只會讓他與神與人的關系緊張,讓他陷入抑鬱、苦毒和無望的漩渦中。若比爾因為懼怕背叛而不建立友誼,就要輔導他學習大衛的榜樣,處理自己生命中的問題,藉著禱告來到神的面前,向主傾心吐意。他越來越親近神,他的天父也會越來越與他親近。
問題二﹕我應該找一個配偶嗎?或我應該如何學習滿足?
確定自己是否有單身的恩賜
對某些人來說,去尋找配偶明顯就是不信靠主,就是犯罪。一些廣為人們尊重的聖經教師,如詹姆士•肯尼迪(D.
James Kennedy)博士就持這樣的觀點【3】。還有些人反對這樣的看法,如亞當斯博士【4】。誰的看法正確?根據保羅(和耶穌)的觀點來看,結婚和單身都是神的恩賜,有些人建議沒有獨身恩賜的人積極尋找伴侶,看來這最合理。與神的計劃作對是愚不可及的。正如保羅所說﹕“與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林前7:9)
倘若我們說,沒有獨身恩賜的人尋找配偶合情合理,下一個問題就應該是,單身信徒如何才能夠知道自己有獨身的恩賜呢?尼姬幾次戀愛都失敗,她不禁提出這個問題。終止關系並不是那些男人先提出來的。正如她所講﹕“我在潛意識裏故意破壞自己的戀愛關系。你覺l得我還應該考慮結婚嗎?
”
輔導員需要深入調查尼姬的情況,了解她最初如何以及為什麼追求那些關系。課程到了該分辨她是否具備獨身恩賜的時候,輔導員該如何處理呢? 根據太19:1-12和林前7:7-9,可以推論出一系列準則,以問題的形式向尼姬提出﹕【5】
1)只擁有為神的國度做工的同伴關系能夠讓你滿足嗎?
2)你能想象一生控制自己的性欲嗎?
3)你是不是渴望並追求只在婚姻中才有的男女之間的親密感和承諾委身?
4)你願意接受聖經中對配偶和父母在責任方面的要求嗎?【6】
尼姬可以根據自己對以上問題的回答,衡量自己是否具備獨身的恩賜。然而,她可能像有些單身姊妹一樣,因為發現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獨身恩賜而煩惱,因為她接受的教導是,女性追求男性不合適。雖然有的男人不喜歡主動追求的女性,但不應該教導認為聖經禁止女性追求配偶。在提前5:11-14中,保羅告訴年輕的門徒,年輕寡婦情欲發動,就應該結婚。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們要被動等待婚姻出現。而且,在路得記中,我們看到一個虔誠、敬畏神的女子主動追求婚姻。
路得的例子不僅說明女子可以追求婚姻,還展示了合宜的追求方法。她並沒有步步緊逼,而是端莊嫻靜、舉止有度【7】,現代基督徒單身女性也當如此(參﹕提前2:9-10)。比如,尼姬決定追求婚姻,她就可以在社交背景下主動和男子交談,組織群體活動邀請他參加,尋找合適的機會和他一起服事別人或者服事他。
培養知足的心
即使尼姬的觀念得以解放,在結婚之前,她還是要掙紮在知足的試煉中。她怎麼才能夠得勝呢?輔導員要引導她閱讀幾節經文,明白“知足”本身所具備的微妙特點。要是她牢騷滿腹、抱怨不休,可以用林前10:10和腓2:14(或出埃及記和民數記中記載的事件)來面對。要是她需要比較積極的方法,輔導員可以使用詩篇131、箴19:23和腓4:10-13。輔導員若選擇上述方法,需要記住幾點。
在使用箴19:23的時候,輔導員首先要提醒尼姬,該如何理解箴言中的命令。箴言的任何一節經文都不可以脫離同類主題的其它相關經文單獨使用,因為沒有一節經文可以對此類主題下定論。應該把所有同類經文拿出來,系統歸類,才能夠恰當地理解。還有,箴言所有的內容都要在更大的文學背景下理解,即﹕箴言的引言部分提到“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1:7)。雖然並不是每節箴言都提到這句話,但都要從這個角度來解釋。
尼姬該如何理解“敬畏耶和華”呢?不僅僅是“尊重”而已,乃是要在她心中產生(1)因為認識創造主的聖潔和偉大而產生的驚奇和崇敬,(2)因想到違背神聖潔的律法而產生的恐懼,(3)因紀念神賜給不配子民的無限慈愛、憐憫和恩典而產生的感謝。這樣敬畏神的人就能夠“恒久知足、不遭禍患”。既然聖經的其它部分證明了試煉中的痛苦和患難是真實的,就不能認為箴19:23是教導禁欲主義的人生觀。它所指的內容在腓4:10-13和詩131有詳盡闡述。
腓4章和詩131讓我們瞥見保羅和大衛的內心,我們必須根據他們當時的人生背景來閱讀這兩段經文。這可以避免基督徒在知足方面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不會把知足誤以為舒適。即使粗略讀一下撒母耳記上、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後書,也能看到大衛和保羅所指的知足是什麼,並不是說生活中沒有艱難困苦和悲傷。特別是保羅在監獄中寫下的腓立比書更說明這一點(1:12-14)。因此,基督徒可以渴望神創造人而本有的願望,同時也仍然能夠內心滿足。尼姬明白這個能夠釋放她得自由的真理嗎?要說明這一點,可以指導她閱讀整卷腓立比書所描述的保羅的經曆。在第1章,使徒保羅承認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而保羅在1:3-8和4:1中也明確說明,他並不後悔牧養腓立比人。
除此之外,尼姬還要明白,經文中所描述的知足並不是天生的品性,乃是保羅明確說明的“我已經學會了”的屬靈操練。深究其根,知足在于信靠並順服神權能的旨意。弗格森(Sinclair
Ferguson)這樣寫道﹕“屬靈的知足紮根並基于內在和神的關系,而不是外在的環境……真正的知足並不等同于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乃是順服主的旨意並以基督的心為心。”【8】
尼姬可以渴望婚姻中親密相守的關系,就如保羅渴望與基督在天上相見,同時仍然能夠抵制誘惑,不去牢騷滿腹,抱怨不休,懷疑指責神的屬性或以消極無望的認命心態虛度人生。
閱讀詩131的時候,尼姬能夠看到一個知足的人所具備的兩個特點﹕(1)意識到神知道她需要些什麼來榮耀神,(2)拒絕陷入反複思索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9】對于像尼姬這樣的單身者,他們或者有一段長長的約會失敗史,或者根本沒有過約會,他們質疑神其實很常見。但是,這方面的問題根本沒有固定回答。反複思索類似問題(就好像神欠我們一個答案似的)會讓人懷疑神的良善和應許。倘若出現此類情況,就應該幫助他對付他的傲慢。申29:29明確說明,我們該知道的神已經指示了我們,好讓我們過一個討神喜悅的人生。其它次要問題的答案就需要我們耐心等候了。
最後分析來看,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永久性地阻止孤獨迷霧的形成。大氣候適宜,正是發生的時候。但是,學會了操練知足,在迷霧中也能夠成長。
問題三﹕我該如何尋找配偶?
離婚的基督徒常常換另外一種形式來問﹕我該怎樣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以喬爾為例。結婚的時候,他的妻子是決志的基督徒。但是幾個月之後,她對教會相關活動的興趣減退了。她的個人靈修生活也逐漸減少,直到不複存在。她也沒有興趣用合乎聖經的方法解決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最後她和喬爾的距離越來越遠,對待喬爾也越來越冷漠,結婚不到三年,她就提出和喬爾離婚。喬爾努力想要說服她,讓她知道離婚不是神的旨意,但她還是堅持要離婚。當時喬爾信主時間不長,就默認了。最後,他們的婚姻以她的苦毒和他的抑鬱和困惑而告終。
然而喬爾並沒有棄絕他的主。他在與神的關系上繼續成長。空閑的時間增多了,他就把大量時間用在神的話語上,用在默想、禱告和服事教會上。與主同在以及與神的子民在一起的時間幫助喬爾度過難關,代替了本會有的“很難相信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我身上”等婚姻瓦解帶來的相關情緒創傷。【10】然而,四年後,喬爾渴望擁有更加親密的女性伴侶。孤獨的迷霧籠罩在他的身上。與從未有過婚姻經曆的單身朋友不同,喬爾害怕再次經曆與前妻共度的那段可怕日子。他極力想要擺脫的那孤獨的迷霧,同時也是他的一種保護。的確,他很孤獨,但是他在其中也很安全。他想要尋找人生伴侶,但是他也想找到某種確據,保證自己不會再受騙上當。
像喬爾這樣的沒有獨身恩賜的基督徒該怎樣找到伴侶?什麼才是合乎聖經的“尋找人生伴侶策略”?喬爾要想在尋找伴侶的事情上變得明智,就要依次考慮三件事情﹕(1)要在哪裏尋找,(2)應該找誰,(3)該怎樣尋找。
要在哪裏尋找
說明這一點很容易﹕喬爾要在能夠遇到單身姊妹的地方尋找。我就是在附近教會組織的,周三晚上的單身基督徒聖經學習中遇到了妻子。我自己的教會單身的信徒很少,德碧教會的助理牧師建議我參加他們教會組織的周間單身小組。除了教會之外,社區的基督徒機構也能提供機會,像查經團契或者社區聖經學習等。參加基督徒的研討會、會議或上基督徒學校都能夠提供類似機會。
倘若喬爾有這樣的機會,那麼他一定要認真檢查自己的內心。雖然帶著遇見未來配偶的期望參加基督徒機構和活動並不能算作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首先也要對基督徒的機構和活動的初衷有起碼的委身。參加查經團契或者教會一定不能等同于去當地酒吧!
假設喬爾願意冒著再次失望的危險,決定尋求一位女性建立委身的關系。要是他已經是某教會的成員,他應該使用自己的恩賜繼續在那裏服事,他可以利用其它時間在別處尋找與女性接觸的機會,只要不耽誤他在教會承擔的責任就行。但要是喬爾因工作變動,剛來到一個新地方怎麼辦?尋找配偶的行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包括在尋找教會歸屬的行動中?
他在尋找所屬教會大家庭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有﹕牧師的教導中有福音的內容和實踐嗎?教會定期舉行聖禮並合乎聖經嗎?教會為了羊群的好處實行管教嗎?有機會使用我的恩賜服事會眾嗎?
評估之後,他應該了解一下團契交往的機會﹕他有可能和大部分會眾建立親密友誼嗎?然後,他可以問,有機會遇到單身姊妹嗎?透過對每個問題的權衡,喬爾就不會被誘惑,讓尋找女伴的願望成為偶像,而把他與神的關系放在次要位置上。要是他發現了好幾個合適的教會,那麼遇到配偶的可能性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成為他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同樣,喬爾要是參與其它有組織的基督徒活動,他也要願意遵守規則,把參與看作是基督徒成長的一部分,這才是主要的,尋找配偶是次要的。與所有其它生活領域一樣,單身信徒看待所有合理的願望,要看它是否增進我們最高的願望——榮耀主。
找什麼樣的人
喬爾不希望再犯相同的錯誤,那他應該找什麼樣的女人?顯然,嘴裏說自己相信基督和參加聚會並不是完全可靠的衡量標準。還要增加什麼條件,同時不是制造出了一個沒有人能夠達到的、不現實的標準?
喬爾知道他只能和信徒結婚。不過,並非所有的單身基督徒都願意信靠神,因此他們的選擇面就變窄了。然而,神在這方面沒有留一點余地。(申7:1-4;士14-16章;王上11:1-13,16:29-33;拉9-10章;尼13:23-27;瑪2:10-16;參林前7:39;林後6:14-18)
還有,未來配偶的信仰宣告必須有一致的生活方式作為支持(太7:15-23)。喬爾應該從她身上看到,在人生的不同角色裏,作為女兒、姐妹、員工、母親和朋友,她都在思想和行為上體現出與聖經的一致性。她有沒有在信心上加上德行、知識、節制和忍耐,好讓自己“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于閑懶不結果子”(彼後1:3-7)?她有沒有在每個季節中都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她有沒有在每天的生活中表現出愛的品質來(林前13:4-8)?當然,標準並不是完美,而是在敬虔上成長。喬爾與她培養純粹的盟約式友誼的過程中,敬虔的證據也就一點點顯明出來。
除此之外,她還要和喬爾共享基督徒伴侶所獨有的兩個承諾。首先,承諾按照神設立的樣式做丈夫和妻子。其次,承諾具備神所要的敬虔配偶的品格特點。可以詢問一下喬爾,他認為具體的角色和品格特點是什麼,把他的觀點和以下經文相比較﹕箴31:10-31【11】;弗5:21-33;提前3:
1-10;多1:6-9;彼前3:1-7。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剛剛和這位姊妹見面的時候,這些承諾就已經得到充分表達和發展,這些可以在以後的談話中慢慢培養和發展出來。她要是不願意在這些領域中渴望知道神的話語,那麼她就不是合適的對象。
他該如何尋找
要說明這個問題,要看喬爾如何看待自己和他視為未來配偶的女性。喬爾要是不希望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要認真檢視未來妻子的生活方式,還必須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有沒有委身按照神的要求作丈夫和父親?他培養敬虔丈夫應有的品質了嗎?他計劃如何讓自己做到?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樣的障礙和誘惑嗎?他知道該如何克服嗎?喬爾要想遵守“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的聖經命令,就要檢視自己的生活,給新娘送上一個全新的自己。
但是喬爾的態度檢查不僅僅停滯于此。畢竟,他要想結婚,就要花時間和未來妻子待在一起,了解她,也讓她了解自己。他要和她“約會”。但他的約會觀要和今天美國文化的習俗完全不同。以盟約的方式來看待友誼,特別是與異性的友誼,能夠把基督保持在關系的中心位置,這樣的關系架構讓我們能夠持久地愛別人,就像基督愛我們一樣。
還有,喬爾應該把基督徒之間的約會看作是信仰大家庭的事務。不管她是不是“未來的配偶”,她是基督裏的姊妹。因此不應該僅僅把她當作未來的配偶來追求。喬爾在與姊妹們建立關系的時候,大目標是要擁有能夠彼此建造的友誼,信仰大家庭也正是靠著這一點得以合一。喬爾要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她們。(提前5:2)不管是否約會,他都要成為對方的祝福。
把基督徒之間的約會看作是信仰大家庭的事務,還會影響到兩人分手後該如何看待彼此關系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信徒都被連于基督,都是他身體的肢體,分手只能改變雙方的關系發展方向,而不是改變關系的狀態。要是喬爾的約會關系能夠讓基督得著榮耀,那麼他就必須用和平的紐帶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即使分手後也要如此!基督大家庭中的合一是天父格外關注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用新約的很大一部分篇幅來描述這個主題。要是喬爾在這個方面有掙紮,可以讓他閱讀以下經文,思考合一與和諧的主題﹕羅12-15章、哥林多前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或者腓利門書。夫妻們在看待彼此關系的時候,不應該以個人滿足為目標,乃要表明基督與教會的關系,同樣,喬爾在看待約會關系的時候,也不應該以個人滿足為目標,乃是要成為獻身于信仰大家庭的表率。
對單身問題當避免的說法
有時候,面對單身者表現出的強烈感情和願望,基督徒的某些回應只會讓單身者感覺更加痛苦。有的看法在提供忠告者來說只是誠實的陳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如果不是出于誠懇的交流,而是套話大話,就會帶來麻煩。我要指出這些言語上的雷區,這樣輔導員就不會給掙紮中的單身者帶來不必要的、更深的傷痛。【12】
“我就是搞不懂你怎麼還不結婚。”
單身者很可能也在想著同樣的問題,所以這樣的說法沒有意義。而要了解對方在怎樣嘗試處理孤獨帶來的掙紮,了解對方在看待自己或與信徒和非信徒關系上出現的不符合聖經的想法。即使對方沒有不符合聖經的地方,這樣的說法也在暗示,對方還沒有達到夢寐以求的在神的眼裏“可以結婚”的地步。除了神以外,沒有別人可以來做這樣的判斷,再說神也沒有在聖經中啟示此類具體信息。
“你應該結婚。”
說這句話的時候,背景和環境很重要。要是在這句話之前,討論的主題是一生都要控制性的欲望以及把天國的事工當作自己根本的滿足,那麼再說這句話就是合宜的。否則的話,單身者肯定會表示贊同,但是難免也會揣測﹕“我現在這樣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難道單身神就不能使用我嗎?”聖經中一些最重要的人都是單身(譬如說耶穌基督!),然而今天的教會常常把單身者看作是二等公民。在涉及到家庭和夫妻的事工上,很可能會錯誤地認為他們不夠成熟或者不夠格。不應該認為所有的單身者都是如此。
“你就是太挑剔了。”
這樣的說法可能對,也可能不對。我在輔導單身者的時候,常常發現他們在擇偶上不夠挑剔!有的人可能是太挑剔了,在擇偶的時候把自己的喜好與優先混淆,像頭發的顏色、眼睛的顏色、運動才能、年齡(倘若雙方都是成年人的話)等是個人的喜好,應該給與相應的考慮。而渴望榮耀神、以符合聖經的方式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恩賜去服事別人,等等,才是優先的,一定不能妥協。
要是單身者把喜好和優先混為一談,那麼就可以請他/她列出自己的擇偶標準。甚至可以請他/她給列出的特點打分﹕4=特別想要;3=有點想要;2=不是問題;1=不想要,但是能夠忍受;0=完全無法接受。對有些單身者,打分能夠讓原本顯得虛無縹緲的練習變得具體化。然後把所有列舉的內容分成兩大類,喜好和優先。區分的標準是這樣的﹕聖經有沒有把這個問題看作是榮耀神的婚姻所必須的?所有聖經中提到的特點都應該打4分,即使單身者一開始給的分數比較低也要如此。這樣的變化會給擇偶標準帶來哪些改變?單身者如何看待這樣的改變?
對那些信仰上比較成熟的人來說,符合聖經的優先次序是擇偶時的基準,一度看似重要的喜好常常會慢慢消失。對于不太成熟的人來說,重新評估個人的價值觀能夠讓心中的偶像顯明出來,這也是必要的。一個即將訂婚的焦慮單身者可能需要犧牲某個以感情為主導的喜好特點,因為沒有聖經依據來堅持它。輔導員要鼓勵和提醒他們,神知道婚姻需要的是什麼。他在聖經中所啟示的婚姻必備的一切,足夠使一個婚姻走向榮耀的終點。【13】
上述的打分系統表明,即使當單身者認識到符合聖經的必要特征時,個人喜好也沒有被完全置之不理,而且也不應該置之不理。打分系統說明個人喜好對單身者的相對重要性。有時候,單身者在考慮過聖經的優先次序之後,可能不止有一個選擇對象。在這種情況下,經過排列分類的個人喜好能夠有助于單身者做出決定。
“你要讓神來滿足你。”
詩73:25應該成為所有基督徒心靈的歌聲﹕“除你(神)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然而,好心的輔導員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會錯誤地暗示,滿足和渴望婚姻是相互排斥的,其實並非如此!還有,這樣的說法也顯得很傲慢。對有的單身者來說,這樣的說法好像暗示,神即使不是出于惡意,至少也是詭異地扣住不給他們配偶,直到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不能假設自己知道神旨意的奧秘。(參﹕申:29:29;伯42:1-7;詩131;羅11:33-34)
單身信徒的人數很可能會繼續增加。【14】聖經輔導員要裝備好自己,幫助這些心中充滿疑問、傷害甚至苦毒的教會成員,引導他們脫離那要吞沒他們屬靈生命的孤獨迷霧。他們要靠著神的話語所提供的架構,溫柔、堅定地進行輔導幫助。過去,單身信徒並不總是能從教會中獲得所需的牧養,也不總是能被接納進入教會需要他們參與的事工,如此就削弱了基督身體的力量,也不榮耀基督的名。這樣的趨勢似乎有所改變,我們要為此感謝神。讓我們加速改變的步伐,拭目以待神奇妙的作為!
作者簡介
傑弗裏•福瑞(Jeffery
S. Forrey)在美國伊利諾斯州阿靈頓高地的聖經輔導中心作輔導和教導工作。
注解﹕
1、本文所有名字均為假名,但是他們所有的掙紮都是真實的。2、Inrig所寫的Quality
Friendship把大衛和約拿單的友誼看做是表率。3、在電視節目Truth
that Transform(轉化一切的真理)的一個片段中。4、Christian
Living in the Home(基督徒家庭生活),62、63。5、我受到亞當斯Marriage,
Divorce & Remarriage in the Bible(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0).8-11的啟發,開始思索這個問題。6、順服主在創造時給人的“生養眾多”(創1:28)的命令,基督徒夫妻在育齡階段應該預備生養兒女。7、與箴2:16-19,5:1-6,11:22和提後3:6-7節中描述的完全相反。8、弗格森的Deserted
by God?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93),166。9、沿用弗格森的說法,169-176。10、思索之前討論過的不用屬靈操練來面對。11、路得可能是箴言31章列舉的典範。12、這是我看了Today’s
Christian Women(今日基督徒女性)54-57頁上蘇珊(Susan
Maycinik)寫的“The Top Ten Things Not to Say
to a Single”(最不該對單身者說的10個話題)之後產生的想法。雖然我列舉的條目和她的類似,但是我的評論不同。13、還可以變化一下優先與喜好列表,可能會對某些人有幫助。改成列出不希望在未來配偶身上看到的特征。為什麼會給你帶來反感?合乎聖經嗎?如果不是來自于聖經,那麼來自哪裏?14、這個結論得自于分析美國社會人口統計特征的許多趨勢﹕(1)自從1950以來,離婚率在不斷上升;(2)自從1970年以來,人們結婚的年齡在不斷變大;(3)40歲和40歲以上的女性再婚後的離婚率比年輕女性的更高。參見美國人口普查局,1994年統計摘要。盡管教會不一定跟隨總的人口趨勢,但曆史表明通常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