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碗方便面的沖突說起
刊登於《生命季刊》( http://www.smyxy.org/View/Article/2560 )
恩慈
小夏姐妹剛剛信主,可她的先生還沒有信主,因此她都是一個人來參加小組。有一次小夏在小組分享了她在婚姻生活中遇到的難處和掙紮。
她說﹕“我和先生常常為了一些小事而鬧不愉快。我們夫妻都上班工作,我下班比較早,所以晚飯通常都是由我來做。我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還辛辛苦苦給我先生做豐盛的晚飯,就是希望讓他能吃得好一些。但是好幾次,在我做了一桌飯菜之後他才突然說他想吃方便面,不想吃飯。我聽了就很生氣地跟他說﹕‘你不想吃飯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呢?害我那麼辛苦煮那一桌的飯菜。你經常都是這樣,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一點也不會想到別人,不尊重別人的勞動,自私自利!’他聽我這樣說他也不高興,甩了門就出去了。就為了這個事情,我已經跟他吵了好幾次了,他老是不改原來的習性……”
小組裏面的弟兄姐妹聽了小夏的話以後就七嘴八舌,非常熱心地出主意想幫助小夏。(其實這已經是在作輔導協談了。)
王弟兄率先說﹕“你先生還沒有信主。像你這樣發脾氣,會失去見證。這樣的話,很難再帶領你先生信主。”
還沒等小夏回應,李姐妹趕緊插入說,“聖經講,我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因此,你就應該順服你的丈夫。不要為這種小事跟你先生鬧什麼不愉快。”
孫姐妹前一陣子剛去參加了一個夫妻講座,她胸有成竹, 慢條斯理地說:“姐妹! 你應該好好跟你先生溝通, 你講話的時候不要用 '你', 要多用 '我'。你要說﹕‘我做了這麼多飯菜,你不吃,我很懊惱。’你不要說﹕‘你不尊重我的勞動,你自私自利。’然後呢,你再找個好的時機,把你的期望,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你老公。”
向來就很善解人意的錢姐妹則帶著溫柔的語氣說﹕“小夏姐妹,說真的,我很能理解你的痛苦,因為我先生也常常會這樣子,想幹嘛就幹嘛,所以,我非常能夠理解你的痛苦。”
周大嬸拉大著嗓門講,“你呀,我告訴你,你就跟他說,要吃方便面可以,你得先吃一些我煮的飯,然後再吃方便面。”
一陣狂轟濫炸。剛剛信主的小夏,能否從這些好心的弟兄姐妹提供的建議裏頭得到屬靈的方向,以致她能把信仰落實在現實的生活中?這些出于好心的“輔導”,是否符合神的心意?是否能夠建立小夏剛剛發芽的屬靈生命?這些建議又有哪些偏差值得我們警惕呢?
一、光注重定罪,但缺乏激勵
王弟兄說﹕ “你先生還沒有信主,你這樣發脾氣,會失去見證,這樣很難帶領你先生信主。”
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卻是以律法上的定罪為訴求。要知道,定罪帶給人的往往是絕望,並不是激勵。試問,剛剛信主的小夏會被這句定她罪的話激勵而去活出耶穌嗎?我想,不會。定罪的說話方式除了給當事人制造更深的“羞恥感”和“無力感”之外,常常在激勵人“為主活”的上面不會有太多的助益。如果定罪就能使人行善,那麼或許耶穌基督就不需要上十字架了。事實上,從律法而來的定罪從來就沒有因此而使人有能力行善。但很不幸的,在教會中,不少弟兄姐妹的談話方式卻仍然一直停留在律法定罪的模式和以律法為中心的思考層面,並沒有進入以福音為中心的救贖盼望裏面。
曾聽過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對孩子說﹕“你成績考得這麼差 ,你怎麼榮耀主?”或者孩子稍微一不聽話,就教訓孩子說﹕“你這樣不守規矩,耶穌會喜歡你這個這樣子嗎?”試想,在這種控告文化當中成長的孩子,會覺得耶穌是可親近、可愛的嗎?他犯錯的時候,會願意來到耶穌的面前求幫助嗎?
在家是如此,教會亦然。不少弟兄姐妹在生活中遇到罪的引誘和軟弱,根本就不敢和教會裏面的肢體分享他的掙紮和痛苦,有的還寧願花錢去找非基督徒輔導的幫助。個人以為這和教會當中所充斥的“定罪文化”有很直接的關系。這樣子也很容易培養出一大批“帶著面具”的信徒。
其實,福音的本質並不是定罪,而是在拯救。你看聖經約翰福音3﹕17 講“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定罪是從律法來的,並不是好消息。因耶穌得拯救、得盼望才是福音的核心內容,這才是好消息。
約翰福音第四章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話裏,非常能反映出福音的實質內容。面對一個已經有五個丈夫,而現在還與另外一個男人同居的淫亂婦人(約翰福音4﹕18),耶穌基督從頭至尾都沒有用“淫亂”兩個字來說她,沒有定罪,只有深切的關懷和憐憫。他完全知道她犯罪的曆史和現狀,但因著對罪人的愛和憐憫,耶穌體恤她在罪惡掙紮中的痛苦,不是定她的罪,而是把真正脫離罪的“正確途徑”告訴了這位婦人。耶穌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13-14) 你看,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充分彰顯了福音的實質核心內容﹕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世人因耶穌基督而得拯救、得盼望。
我在想,如果今天教會裏出現了這麼一位有過五個丈夫,現在又和另外一個男人同居的女人,我們心裏會怎麼想?相信不少的基督徒都會想﹕“這真是一個敗壞淫亂的女人呀!”往往在定罪的背後,透露了我們內心裏關心律法超過關懷人靈魂的本相。這很像一個人聽到配偶撞車的消息,不是先問配偶有沒有受傷,而是先問車子有沒有撞壞。
教會應當是勞苦擔重擔的人得安息的地方,是那些與罪惡爭戰的人得激勵的處所。而像這種只看重律法的定罪而缺乏福音救贖盼望的話語和心態,相信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和盼望。也不能夠真正激勵人活出真理。
二、光注重命令,但缺乏憐憫
李姐妹提出,“聖經說妻子要順服丈夫,因此,你就應該順服你的丈夫。不要為這種小事跟你先生鬧不愉快。”
當然,“妻子順服丈夫”確實是聖經的教導。但如果我們忽視了當事人在難處當中所做的努力,擺上,掙紮,和感受,把一道聖經的命令就直接壓下來給當事人,這種缺乏從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談話,依然沒有能夠跳脫“律法主義”的模式。對方下次也絕對不會來找你尋求幫助,因為他知道你要說些什麼。多少時候,我們還自義地安慰自己,那是他們不受教。
在我們把一道道順服的命令丟給在難處中掙紮的人之前,我們先來查考希伯來13:3所講的話:“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
這節經文提到“受捆綁”和“遭苦害”的人。這些人很可能是指因信仰而“受逼迫”的基督徒,或者因為“其它原因”而遭受患難痛苦的人。所謂的“紀念”, 並不只是單單想起他們, 更是意指一種“感同身受”的同情和了解。這裏說的“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和“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中”,意思都是指我們要學習把自己想象成處在對方的位置上,以致我們能明白和理解對方那樣的感受。這就是輔導協談常常被強調的“同理心”。
很多人把"同理心" 當作一種“談話的技巧”,但如果我們從聖經真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就不應當把“同理心”當成一種談話的技巧來學習,而應當出于“愛的動機”來操練。如果單單把同理心看作是一種說話的技巧,我們很容易落入假冒為善的“虛假”裏面。
我們如何在別人的難處上培養“愛的同理心”呢?記得在大學選修表演課時,授課的是一位從國外回來的老師。他教導我們揣摩戲劇人物的內心戲時,從來不像其他老師那樣為你作示範表演,他乃是要我們從自己生活的經驗當中,花時間去找出和所扮演人物相似的生活感受。比方,當我們被要求去詮釋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婦女的痛苦時,老師讓我們這些從來沒有經曆過被拋棄的痛苦的學生們,花心思搜尋過去生活經曆當中所發生過的任何與 “失去”有關的痛苦感受。比如失去所看重的朋友,寵物或寶貴的物品等等痛苦感受。這些因“失去”而有的痛苦感受,多多少少我們都經曆過。然後他讓我們把這個小小的“曾經”痛苦感受“擴大”幾倍,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稍稍比較能體會這個被拋棄婦人的痛苦感受了。
我想,如果我們能多用這種“感同身受”的方式來看待別人的難處和掙紮,我們很可能就比較不會那麼快地把一條條的命令丟給那些在難處當中掙紮的人了。
或許我們沒有像小夏那樣做了一大堆飯菜、最後丈夫突然變卦要吃方便面的那種“氣餒”,但是她那種“白忙一場”的“挫折感”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曆過的。如果我們沒有紀念對方和我們一樣都是活在肉身之中,那麼,我們看事情的眼光,就無法拉到和她眼光一樣的水平線上。我們很容易會用高高在上的眼光說﹕“你就應該順服你的丈夫。不要為這種小事跟你先生鬧不愉快。”言下之意,“你太狹隘了,這點不足掛齒的小事,你還做不到!”像這種缺乏同理心的“教條協談”,福音很難得著滲透人心的機會。這樣的協談很容易“白講一場”。
三、光注重技巧,但忽視生命
孫姐妹是怎麼說的?“姐妹! 你應該好好跟你先生溝通,你講話的時候不要用 '你', 要多用 '我'。你要說﹕‘我做了這麼多飯菜,你不吃,我很懊惱。’你不要說﹕‘你不尊重我的勞動,你自私自利。’然後呢,你再找個好的時機,把你的期望,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你老公。”
表面上看來,這的確是很不錯的建議。但問題是,如果小夏學習了這些說話的技巧之後,他的先生仍然是我行我素,毫不理睬小夏的苦心付出,那麼小夏又該如何來處理內心的氣餒和不愉快呢?小夏會不會因此而有更深的挫折感呢?學習說話的技巧並不是不好,但我們不要忘記了,技巧不是福音的內容,因為它並不能夠帶給人生命。
毫無疑問,今天的教會受到了心理學文化的影響和衝擊,使得教會裏充斥了不少以技巧為中心的教導,像什麼解決沖突的七大步驟啦,經營幸福美滿婚姻的五大秘訣,溝通的四大原則啦等等。曾幾何時,耶穌基督的名字在經營人際關系的熱門講座中逐漸消失了。
耶穌曾清楚的應許和宣告﹕“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不想,這應許已經從信徒的生活中讓位給了這些技巧、步驟、秘訣和原則。“豐盛的生命”淪落到在查經小組中偶爾被提及和討論。很多弟兄姐妹把耶穌基督看作是他們得永生的門票和保證,卻不相信耶穌基督就是他們過豐盛生命的關鍵。特別當教會的弟兄姐妹熱衷于借著外面的技巧、秘訣來快速解決難處時,就容易忘了哥林多前書13 章裏面保羅所提到的有關愛的真諦。那實在值得我們警醒和反思。
保羅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們可以把說話的技巧套進這節經文裏面﹕“我若學習了各式各樣的溝通技巧,講話藝術,經營秘訣,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靠“愛”來建立和維系的,不是靠溝通的“技巧”。沒有愛,任何的技巧都無法建立美好和諧的關系。當人以為學習外在的技巧就可以經營出滿意的關系時,實在是忽略了我們身為“罪人”的事實。身為罪人,我們的骨子裏面是非常缺乏愛的能力的。我們的愛經常在別人傷害我們或讓我們失望時,很快地枯幹了。學習再多、再高深的說話技巧都無法改變我們內心“缺乏愛的能力”的這個事實。
除非我們和耶穌基督這位“愛的源頭”連接在一起,讓他愛的泉源不斷地供應我們時常會枯幹的心田,否則我們不可能在身邊的人不可愛的時候還能繼續愛。唯有當我們的生命與耶穌基督的生命緊緊相連時,“愛是永不止息”才不至于成為屬靈的口號,才有可能從我們這些軟弱的罪人身上被彰顯和湧流出來。也唯有“先”具備了愛的生命基礎後,溝通的技巧才能發揮它的效用。
生命一定要在技巧之先。對剛信主的小夏,弟兄姐妹有沒有幫助她看見這個屬靈原則呢?
四、光注重接納,卻忽視改變
錢姐妹說﹕“小夏姐妹,說真的,我很能理解你的痛苦,因為我先生也常常會這樣子,想幹嘛就幹嘛,所以,我非常能夠理解你的痛苦。”
這個世界,我們各人,多麼需要被理解!理解和接納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但這還遠遠不夠。如果在弟兄姐妹發生難處時,我們只是在旁邊提供情感上的理解和接納,卻沒有進一步地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根源,那麼,這樣的理解和接納雖好,卻無法帶動激勵當事人屬靈生命的成長。而正是屬靈的成長才會帶給當事人真正的益處。這就像對于一個付出努力但比賽失利的人,我們給予理解和接納。但這還不夠,除非能夠找出造成他失利的原因,並且針對這些原因作出改進,那麼他的成績和成長才會成為可能,也才能帶給他真正的益處。而這正是我們應當作的,也是可以作的。
請看耶穌基督在世時給我們看見的榜樣﹕他經常挑戰當時人的一些傳統的錯誤價值觀和信念。比如耶穌挑戰他們對離婚的看法,對奸淫的看法,對獻祭的看法,對敬拜的看法,對良善的看法,對禁食禱告的看法。
最簡單和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路加福音22:24-27所記載的﹕“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麼?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耶穌基督在糾正門徒對 “誰為大”的錯誤價值觀。
另一次,在路加福音10﹕17-20記載耶穌所派出去的七十個門徒,因著事奉的果效歡歡喜喜地回來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基督聽了之後,卻提醒他們說﹕“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
從這些經文的記載,我們學習到了耶穌基督幫助人的時候,從來沒有只停留在接納和理解的階段。為了門徒屬靈的益處,他對于他們應該改變的地方,直言不諱。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到只注重接納和理解而不去指出當事人的錯誤的協談方式,雖然比教條式的定罪和缺乏憐憫的心腸要好很多,但同樣的,還沒有能夠真正反映出福音的核心內容。福音雖然不是以定罪為目的,但也不是單單停留在接納對方的不完全,福音還要進一步指出錯誤,好把人從罪惡中救贖出來,讓人因此可以回歸真理,脫離捆綁,得到真正的自由。
由此可見,對小夏,我們不單單是要用同理心來認同她的難處和感受,同時也要幫助她從真理的角度來審視她在盛怒之下所忽視的盲點,以致她能從錯誤的看法當中被救贖出來,得著在真理當中的真自由。
五、光注重妥協,卻忽略更新
周大媽建議小夏讓她先生先吃一些她煮的飯菜,然後才容讓他吃一些方便面。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以解決彼此之間沖突為導向的協談方式。這背後的思想是﹕“你讓一步,我讓一步,各人都讓一步,天下太平。”
對于一位剛信主的姐妹,如果我們只給她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沒有抓住機會來教導她如何以“合乎真理的價值觀”來面對生活中的難處,那麼我們很可能錯失了幫助她借此將生活和信仰聯系起來的機會。再說,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相對的”,對這個人有效或有用的法子,不見得放在另一個人身上會同樣生效;對這件事可行的,但換了另一件事,就不一定可行了。這種單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取向,不注重塑造當事人合乎真理的價值觀的協談方式往往容易流于“治標不治本”,很難有長期的果效。
但真理就不同了,真理是適用在每個人身上的,也適用在每種不同的情況的。因此,我們必須追求明白真道,幫助弟兄姐妹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追求滿足神的心意,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心意。今天很多的問題和難處是在于弟兄姐妹雖然信了主,但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仍然是以滿足自己心意為目的,與信主前沒有太大的分別;簡言之,仍然是在為自己活,而不是為主活。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願意凡事討神的喜歡,那才是“為主活”的開始,也是一個信徒生命成長的開始。
因此,在小組生活中,小夏要被教導如何去為主活,討主的喜悅,而不是為自己活,討自己的喜悅。如果小夏對生活的難處有了合乎真理的看法,那麼即使她的難處“沒有”被挪去,她也因此得以從全新的眼光來看她所面臨的這些難處,並且對難處也能有不同于以往的回應。如果弟兄姐妹單單給她一些怎樣解決沖突的建議,而沒有建立她的生命,這是本末顛倒的。
結論﹕教會中的協談培訓不容忽視
從弟兄姐妹對小夏生活中所發生的一件平常事情的協談內容可以看出,弟兄姐妹實在欠缺在輔導協談方面的裝備,以致他們不能有效地帶領初信者在生活的難處中活出信仰; 可以想見,門徒訓練的事工也很容易停留在“聖經知識”的傳授,而缺乏生命建造的 “生活內涵”。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弟兄姐妹的“信仰”和他個人的“生活”嚴重的脫節現象。我們發現今天不少以“查考”聖經的知識為主的教會,弟兄姐妹們擁有相當多的屬靈知識,但這些屬靈的知識卻只限于能夠在教會小組中討論討論,無法落實到真實的“生活”當中。這其實是相當不健康,但卻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如果我們單單擁有屬靈的知識,可是這些知識卻不能夠實際落實在我們自己的生命裏頭,“信仰”無法和“生活”產生緊密的連結,這就像是一個身材明顯肥胖,極需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以致能夠排除健康隱憂的人,居然可以對別人侃侃而談怎樣可以吃得健康營養,怎樣可以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好身材一樣的諷刺。
我們也發現,不少時候不是弟兄姐妹不願意為主活,而是沒有人在生活的大事小事上教導他們怎樣為主活。這或許跟教會當中沒有給弟兄姐妹一些輔導協談的裝備有關。甚至有很多人錯誤的認為輔導協談是牧師的事,是專家的事,跟自己沒有什麼關系。事實上,我們每天跟人講話,給人建議,發表意見,都是不經意的在作某種形式上的輔導協談。比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的相處遇到問題了,你怎麼輔導他?你雖然不是專業的輔導,但你還是避免不了要在某個時刻擔任輔導的角色的。就像小夏把問題帶到小組來,她期望這些發生在她生活上一些很平常、但很困擾她的事情,能在小組裏面得到弟兄姐妹在“屬靈”上的引導和幫助。很大的可能是,她不想一有點小事就去麻煩傳道人,更不會因此就會想去找什麼輔導專家,更何況很多所謂的輔導專家還不是基督徒呢!即使找到基督徒專業輔導也不能保證小夏就能得到屬靈的喂養,因為在專業輔導室裏面,這位基督徒治療師是以治療師的專業訓練來從事輔導,而不是以基督徒的身份來提供協談。
因此,在教會裏面給予弟兄姐妹一些基本的以真理應用為根基的協談裝備,更顯得必要。這不但可以幫助弟兄姐妹在小組或門徒訓練中有效地用真理來引導那些在生活中遇到難處的人,也必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擔牧者在牧養關懷方面的重擔和不足。以前常常聽到有些人抱怨沒有得到他牧者的關顧和牧養,在生活中遇到難處時,沒有人帶領和引導他們。現實的情況是,除非教會很小,否則牧者完全無法關顧到教會中的“每一個人”。特別當教會中只有一位傳道人時,他什麼都必須做。如果除了講道,教導,行政之外,還要做輔導協談,時間根本就不夠。最理想的解決方式是讓弟兄姐妹接受一些簡單的協談訓練,分擔牧者在關顧牧養上的不足。然後再從這些弟兄姐妹當中,挑出那些特別有輔導協談恩賜的,訓練他們在自己的教會中承擔起更多的輔導協談的責任。這樣一來,牧者就不至于疲于奔命,而羊群也不至于總是抱怨沒有得到關顧和牧養了。同時,弟兄姐妹在遇到生活的難處時,也能很及時的得到幫助。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如何為小夏姐妹提供一種合乎真理的協談幫助。
和小夏同一個小組的柳姐妹,是一位屬靈生命成熟,善解人意並熱愛真理的姐妹。她在接受了以真理應用為根基的協談培訓之後,掌握到了“以福音為中心”的協談內容所應該包含的要素﹕關懷、理解、接納,不定罪,不單單停留在理解與接納,不忌諱指出錯誤和糾正錯誤、注重把人帶到耶穌基督的面前,幫助人和主耶穌建立更深的連結。她對小夏說出了以下的話﹕
“小夏,照你所言,你每天那麼辛苦地為你丈夫準備晚飯,我看見你實在是很盡力地想做個好妻子,這的確是很難能可貴的。而你先生沒有看見和體會你的苦心和用心,這確實挺讓人覺得喪氣的,也難怪你會生氣。
(柳姐妹表達出了她那種感同身受的關懷、理解和接納。)
“我在想,有沒有可能你下次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嘗試把你的注意力從事情的結果,轉移到你內心的動機和過程呢?我的意思是說,耶穌基督常常看重我們內心的動機和在過程當中所付出的心力,遠甚于事情的最後結果。我想,你那麼認真地想做個好妻子,並且也很努力地去做你該做的,就算結果是你的先生並沒有看見和肯定你的用心、好心和苦心,但只要耶穌基督悅納了你出于愛心所做的,那真的就不是白忙一場。因此,你不要氣餒。
(柳姐妹把小夏帶到耶穌基督面前,幫助她建立一個以取悅耶穌基督為生活中心的價值觀。)
“話說回來,你是無法控制你先生的反應的。你更無法強迫他來喜歡你為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你強求他一定要喜歡或接受你為他所做的,那麼,這樣的欲望就會反過來控制你的心,讓你得不到釋放和自由。
“比方只要你做了飯,他突然想吃別的,你就會生氣。你一生氣就很容易口出惡言。這樣一來,你原來做飯菜的善意和愛心,他不但感受不到,反而只感受到你的不滿和怒氣。他也很可能把你對他的關心解讀為你管他管得太多,這對你們之間的關系並沒有任何的益處。
“其實,只要你是為了愛他而作的,神都喜悅,但是不要強求對方一定要接受你為他所做的,這樣子才能把你和他從這種緊張的關系當中釋放出來。
(柳姐妹不但指出了小夏發怒的問題根源,還糾正了她的錯誤,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定罪。)
“小夏,我很願意為你禱告,求耶穌基督安慰你的心,以致你能不計較和你先生所發生的這些不愉快,並且求主耶穌基督賜給你源源不斷的愛的能力,讓你能在你丈夫的面前代表主耶穌來繼續愛你的丈夫。”
(柳姐妹在應許為小夏的禱告裏面,帶出了福音的好消息﹕我們可以從耶穌基督那裏得著勝過軟弱的能力)
柳姐妹在講完這些話之後,接著就建議小組的組員們一起為小夏的難處禱告。
小夏在組員們同心合意為她禱告完之後,得到很大的激勵,願意回去好好按照神的心意來繼續愛先生;同時她也明白了盡心準備豐盛的晚飯是她身為妻子的責任,至于她先生最後選擇吃或不吃不是她能控制的。因此,她說她往後要學習“不強求”先生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要在愛裏面給予先生吃或不吃的自由。最重要的是要操練舍己服事丈夫,效法耶穌基督凡事不求自己的益處和喜悅。
鑒于信徒的信仰和生活嚴重脫節,本文作者夫婦致力于建立以“真理應用”為根基的輔導事工。借著“恩言輔導中心”的服事,透過提供講座,培訓課程等方式,造就個人及教會。
恩慈 來自台灣,曾在教會做師母多年,其負擔為以聖經真理輔導有需要的肢體,現與先生一起在“恩言輔導中心”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