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動機
魏愛德(Edward Welch)
(刊登於《中信》2004年十一月)
人實在複雜,被喻為冰山(水下面的部分比上面的多)和洋蔥(一層一層)。你可以看見他的行為,卻看不見動機。某同事對你友善,可能他想利用你往上爬;某友人對你的訴苦沒有回應,可能她怕說錯話傷害你。我們﹁怎樣做﹂的背後,往往是﹁為什麼﹂這樣做。這就是動機。
動機最要緊
試以沉溺一事為例,有人沉溺於杯中物,有人吃藥吃上癮,也有人是色情狂,又有人一天到晚吃個不停,這些人都身不由己,可是卻甘心受綑,背後的動機可能是追求快感,可能是逃避現實,或者,至少覺得某些事上,可以自己作主。
要了解自己的動機,不妨自問:我到底要什麼?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答案:舒適、享受、快樂、權力、自由、平安、愛、名位、被尊敬、成功、意義等。
舉例說:
一個人經常遲到,遇事時又不見蹤影,此人的動機可能渴望生活安舒悠閒。
一個主婦害怕不速之客到訪看見自己滿屋子凌亂,她的動機可能希望保持形象。
一個反叛少年不聽父母的要求,深夜返家,他的動機可能 是自由自主。
人的動機很複雜,一個反叛少女內心世界所追求的,可能是獨立;也可能為了討好同學;亦有可能只是試試父母有何反應。
全在乎「心」
聖經說人的動機源於「心」。一個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耶十七5 至8;路六43 至45)。動機就是「我要」,我要什麼什麼。人不了解自己的動機,並不等於沒有動機。舉一個例子,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雖曾目睹極大的神蹟;但是當探子回來報告:迦南地的確肥美,只是當地居民有如巨人,我們不是他們對手。以色列人一聽到,就絕望悲憤,抱怨摩西把他們帶來送死,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參民數記十四1至2)。他們的動機很簡單:要活下去!
可是,更深層的動機是:對上帝沒有信心( 民數記十四11、27 )。
心中偶像
聖經常問:你心中有沒有偶像?例如:
你信誰?信人?信上帝?(參耶利米書十七5至8 )
你為誰辛苦為誰忙?為賺錢,或為上帝?(參馬太福音六24)
你拜什麼?拜假神?敬拜真神?(參列王記下十七36)
你聽誰的話?聽魔鬼鬼話?聽上帝的話?(參約翰壹書三10 )
你為誰的榮耀而活?為自己,還是為上帝?(參羅馬書一21至23 )
你的財寶積在哪裡?在地上或天上?(參馬太福音六21 )
你愛誰?愛世界抑或愛上帝?(參申命記六5;約翰壹書二15)
幾乎在每一個匿名戒酒會(A.A.)的集會中,你都可以聽到以下這番話:「戒酒前,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隔開酒精和我。酒精是我的伴侶和最好朋友,它對我最重要,它是我的生命,我敬拜它。」
表面看來,酒鬼的動機不外乎追求醉後忘我的境界,可事實上,還有更深層的動機。例如:他把酒精當作偶像,以為酒精可以安慰自己的心。這個問題不是酒精的問題,是他自己的心裡。酒精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讓他得到他要的東西。
以下問題有助你了解自己心裡深層的動機。請回答:
你在什麼情況下,覺得不值得活下去?
你愛什麼?追求什麼?
你的人生有何夢想和目標?
你怕什麼?擔心什麼?
你的安全感何在?你怎樣才有安全感?
是什麼事讓你覺得上帝叫你失望?
你因何事忿恨?因何事妒火中燒?
「我氣極了!」志偉怒不可遏。他說:「每次隔壁辦公室那傢伙走過時,總斜眼看我,自以為很了不起。真想殺掉他!」志偉生氣,因為他渴望被尊重;但是那人不尊重他,因此他仇恨那人。他要宣戰!更甚的是,他向上帝宣戰。因為他雖知道上帝起用不同的人來煉淨我們,但他不願意學習饒恕和愛。
有什麼偶像?
我們心裡到底有什麼偶像?(讓我預先警告:答案不會受歡迎。)
驕傲:不願意有任何人事物凌駕在我們之上,所以老追求這個那個,無非是藉此抬高自己,以了心願。
自主:執意一定要拿到什麼的人,這些東西就成了他的偶像。他要創造自己的世界,不願順服上帝。他想訂立自己的規條,他的主人其實是自己。
縱慾:聖經常把偶像和荒宴醉酒,以及其他放縱情慾之事相提並論(參出埃及記卅二章;哥林多前書十7)。貪心等於拜偶像(以弗所書五5 )。
聖經卻提醒我們:「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彼得前書二11 )
從心裡改變
也許我們暗想:我可以靠耶穌基督得永生得救恩,但祂會賜福我嗎?例如祂會給我金錢、婚姻和快樂嗎?為安全計,不如自求多福,一面信耶穌,一面信靠偶像(信自己、靠人、靠方法)。
於是,慾望多的人,心中就「滿天神佛」。
要除去這些偶像的方法是:
省察內心:一個人能否改變,是在乎他的心怎樣。我們可捫心自問:究竟我想得著什麼?我信什麼?靠什麼?
如果我們心裡充滿情慾,生活淫蕩,那是因為我們心裡不相信。我們不想上帝看見,所以要用自己的方法來滿足自己。
假如我們心裡妒忌人,那表示我們認為人生是在乎別人所擁有的這些東西。我們把上帝看成跑腿的,氣祂不讓我們從心所欲。
當孩子們爭奪玩具,光向他們解釋誰先把玩具拿到手,並不能改變孩子。我們必須叫孩子明白,爭吵其實是來自心裡戰鬥的情慾(雅各書四1至4)。
認識上帝:只有當我們專心尋求認識上帝,我們才能改變(彼得後書一3)。人心裡的改變卻基於認識真神,並不是靠一套計劃。
省察動機之後,你第一要知道,耶穌接納罪人。凡來到祂面前的人,祂都不棄。這是十字架的救恩。你不需要苦行贖罪。你只需憑信心接受上帝的赦罪之恩。但是,這只是起步,我們每天的生活仍需上帝以愛來改變我們。
信而順服:認識上帝能改變我們,使我們產生相應的行為,跟從主耶穌,順服祂。既然祂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回報祂的愛。例如:我們因愛上帝,就願意棄絕謊言;有時雖不免生氣,但卻不犯罪;我們願意原諒人;不再偷竊;愛朋友,也愛敵人;凡事知足等。(參以弗所書四25、26、28;路加福音七36至50;羅馬書十二9至21;腓立比書四12)
結語:
當然,人是那麼複雜,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別人和自己。可是,你不必心理分析,你只需說:「上帝阿,求你鑒察我!」(詩一三九23 )漸漸你就能夠明白多一點。(參馬太福音十五8;哥林多前四 5;箴言十六2;耶利米書十七9)
(作者魏愛德(Edward Welch)是聖經輔導員。承蒙中華展望同意,逸萍節錄自《真理人生系列》。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