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苦难中的人
《教会》2008年7月总第12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文/约翰•派伯
译/江子 校/煦
本文基于五个假定,没有这些假定,文中对辅
导和苦难的论述都无法成立。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19-20)
义人多有苦难。(诗34:19)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20)
人即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太10:25)
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前4:12)
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帖前3:3)
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7-18)
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林前15:31)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
人人都会遭受苦难——这一点毫无疑问。
当今生所要经历的苦难都经历过之后,还有最后一个敌人——死亡。“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对于神所爱的人,死亡将是最后的一个苦难。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死亡都是令人恐惧的。在我二十几年的牧会生涯里,我陪伴许多基督徒度过了死亡前最后的几个月,几天,几个小时,没有几个人濒临死亡的经历是容易的。如果基督还没有再来,与你我打过招呼的每一个人都会死去。你,我也将死去。我们都必须受苦,死去。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光之中。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5-12)
当发现死亡是肯定的,生命是短暂的,苦难是不可避免和必需的,一个智慧的牧者当怎么做呢?诗篇90篇同样给出了答案。那是一个祷告:“求你回转,为你的仆人后悔。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面对劳苦、艰难、患难和死亡,智慧的朋友和导师与诗篇作者一同呼求,“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他们这样为自己和别人祷告,“哦,神啊,求你使我们饱得你永恒的慈爱,别无他求。”——
于是,他们的生活和言谈都以此为目的。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辅导者听凭那些人照常在家庭、工作、娱乐、玩具、性、钱、食物、权力、地位、尊严中去寻求满足,那么当苦难和死亡把这些都拿去之后,他们便会变得苦毒,愤怒,抑郁。而神的价值、美善、大能、智慧,荣耀都将在嘀嘀咕咕,抱怨,咒骂的阴云中消失。
但是如果辅导者好好祷告,求神使我们以他为满足;如果辅导者平时就是满有爱心,言谈间有智慧,告诉人们我们必须经历苦难,我们更需要的是神,而不是安逸,神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诗63:3);如果辅导者有美好的生命见证,为别人的缘故,在患难中喜乐;如果辅导者固定在一个地方服事较长的一段时间,能和人们真正地建立起关系,那会使得许多人都可以视苦难和死亡如同获益,从容面对,因为上帝是他们唯一的满足,上帝也会因此而得荣耀,辅导事工的最终目的也就可以达到。
辅导及辅导者的苦难
如果有效辅导的终极目的是籍着耶稣基督荣耀神,如果我们给神最大的荣耀是以神为最大满足,如果苦难会威胁到这种满足而又非来不可,那么我们应当讲述、聆听以帮助别人,从心底和诗篇作者一起说:“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诗63:3),和保罗一起说:“我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腓3:8)。辅导者必须热衷于培养这样的人:他们从上帝所得到的满足、稳固、深厚、无可动摇,以至于患难和死亡——失去这个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都不会令他们埋怨、咒骂神,而是在神的应许中得安息。“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
但我们这寻常的凡夫俗子如何能这样去辅导呢?答案就在于,我们必须经历苦难,并在其中欢喜快乐,我们必须受伤,而又必须在主里快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基督到使徒保罗到提摩太这三代的事工。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是为了受苦,他道成肉身,就是为了有一个血肉之体可以被折磨、杀害(来2:14)。苦难是耶稣事工的核心。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
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路24:46)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可8:31)
耶稣无论是向众人讲道,还是和人单独谈话,他的信息都是苦难。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的苦难正是他所说的救赎。
尽管他与我们不同(一个辅导者的苦难无法成为别人的救赎),他仍呼召我们与他一同受苦。基督又使苦难成为我们事工的一部分,并且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信息的力量。当众人要跟随他的时候,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19-20)换句话说,“你们真想跟从我吗?你们要明白呼召你们是要做什么!”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20)
人即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太10:25)
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
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复活后的基督针对使徒保罗说,“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徒9:16)保罗明白,为了教会的缘故,他的苦难其实是基督苦难必要的延续。所以他对歌罗西教会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
保罗的苦难并没有使基督苦难的救赎价值更完全。人无法使已经完美的更完全,但保罗补满了自己的苦难的延续,为那些因耶稣受苦而获救赎的人作受苦的代表。
保罗必须为福音的事工受苦,那是基督苦难的必要延续。为什么?除了以保罗自己受苦的形式将基督的苦难延续到其他人,还有其他原因。保罗的见证提供了另一个原因:“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1:8-9)。注意,这里苦难的目的是:“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这不是撒旦的目的,也不是保罗敌人的目的,这是神的目的。神预定了他的使徒的苦难,是为了使他们全然地仰望神。这世上的一切都会过去,如果还有什么希望,那只有神,那使死人复活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揑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 (太5:11-12)
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罗5:3)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1:2)
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彼前4:13)
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来10:34)
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5:41)
人除非对生命之意义的思考和感受有着巨大的合乎圣经的革新,就没有预备也不能在患难中喜乐。人性和美国文化使得在患难中喜乐,成为不可能的事。这是神籍着他的话在人心中所成的神迹。真正的辅导的目的就是成为神的代理人——藉着神的话促成这神迹的发生。
在约翰福音的结尾,耶稣对彼得说:“但(你)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约21:18-19)换句话说,神命定某种患难和死亡,我们每人被召要籍此而荣耀他。因为,彼此坦诚交谈的最大目的是荣耀神,所以我们辅导必须使人对如此受苦以及受死有所准备。
因此,辅导者明白他们自己的苦难如何影响他们对受苦人的辅导,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神已经应许,当我们因生活中的试炼而破碎,谦卑,低调,唯靠神恩的时候,我们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而有吸引力。耶稣是这样描述他自己的事工:“凡劳苦担重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享安息”(太21:28-29)。如果我们“心里柔和谦卑”,众人就会从我们身上学习如何受苦。通过经验你将学会如何听,为何听,如何悲叹,何时说,说什么,如何沉默,如何果敢。而这就是患难在我们身上所要达成的工作。“我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1:8-9)神旨在打碎我们所有虚假的自足,让我们谦卑,像孩子般地依靠他。患难要临到的就是这样的辅导者。
约翰•牛顿写信给一位同时代的牧师说,“这是神对你作为一名传道人的呼召的一部分,即你应该体尝神子民常遇到的各样属灵试炼,因而你才知道在他们疲乏之时该说什么,并且这似乎也是必要的,它可使你不断专注这个要点:‘没有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7】
毫无疑问,当我们为真理争战时,必须大胆,有勇气,不惧怕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友好,关心,真诚询问,关注,鼓励,肯定,我们也许可以获取对受苦人发言的机会,但却不能给他们带来生命。恩典意味着鼓励和明白,然而我们的大胆必须是不怕心碎的大胆,我们的勇气必须是忏悔和谦卑的勇气。作为真理的卫士,我们必须是温和的。如果我们急躁,苛刻,傲慢,精明,也许我们可以获取对愤怒和爱斗之人发言的机会,但我们却会赶走那些处在患难中的人。保罗说得很清楚,我们降卑而受安慰,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我们所辅导的人必须感受到,我们在生活里完全靠着神仁慈的安慰度过我们的每一天。
其次,神也命定我们在软弱和患难的包围中,靠着基督的喜乐的支撑而辅导,别人就看见基督是至宝,且明白他们处在爱中。在此我们要跨越美国文化的一个巨大障碍。20世纪是一个自我的世纪,几乎所有的品德,尤其是爱,都被重新以自我为中心来解释。这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充满着一种信念,且被这种信念所左右,即他们确信,一个人被爱的实质就是被看为宝贵或被尊重。也就是说,你爱我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你别无他求。“受患难的人”(Sufferer)就是这一文化的产物。
所以神命定的辅导者受苦难,是要表明耶稣那超乎万物的价值,因为我们与人交谈时以基督为至宝。如果他们问“你是以我为宝贵还是以基督为宝贵?”我的回答是:“我以基督为宝贵,且愿程度更深,我也以‘你以基督为宝’为宝贵”。如果没有圣灵的奇妙工作将人的自我从这中心挪去,这将不能使美国人得到满足。他们被以自我为中心的爱所充斥,以至于很难明白什么是真正基督徒的爱。真基督徒的爱不是把他们看为多重要,而是怎样帮助他们欣然把神看为重要。这就是爱.如果我的追求停留在他们身上,我将陷入魔鬼的圈套和他们自我中心招致的灭亡。但如果我追求的终点是神和领人尊主为大,我才能将他们引向万乐之源,而这使人以主为他们的希望、生命和喜乐的行为才是爱。
我们辅导的目的不是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宝贵,而是帮助他们以神为宝贵。我们与人交流的目的是培养这样的人:他们不是因为自己被重视而感受到爱,他们感受到爱是因为他们得到耐心的帮助使他们欣然以神为重,即使他们自己遭受诽谤、侮辱逼迫、甚至杀害。这在人是不可能的,但在神万事都能。当圣灵的大能进入我们爱心的交谈,人们就会明白基督才是至宝,他们是被关爱的,并且这两者合而为一。神所命定的能让人们明白我们尊主为大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人们看见在我们的患难中神是如何保守我们的。
第三,辅导者的苦难帮助我们从圣经中看到我们要对患难中的朋友说什么。马丁路德不是凭自己的经验,而是直接引用圣经将这一点讲得非常有力。他引用诗篇119:67和71节:“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现在却遵守你的话……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这里,路德找到解读圣经不可或缺的钥匙,就是“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神的道中有些东西我们唯有透过泪水才能看见。
路德这样说:“我想使你们知道正确地学习神学的方法,我自己实践过这种方法……你会发现诗篇(119)反复提出了这样三条规律:oratio,meditatio,tentatio
(祷告,思想,患难)。”
当你走过自己的黑暗幽谷时,你会学会这些,这是你一生的功课。若神呼召你去辅导别人,我恳请你不要吝惜苦难的功课。
作者简介:
约翰•派伯(John Piper),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列斯市伯利恒浸信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 in
Minneapolis)主任牧师。本文译自“Counseling with Suffering People”(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Winter 2003,p.18-27)。
注解:
1、本文源自一篇关于布道的早期文章,但转换了基调。本文与Feed My Sheep(喂养我的羊)(Morgan, PA: Soli Deo Gloria
Publications, 2002, pp. 241-268)一书中Preaching to Suffering
People(向患难中的人布道)一文阐述了相同的圣经理念,但前者是辅导事工,后者是布道事工。
2、中文圣经这里并没有这两个字,但隐含此意。——译者注
3、林后4:7;林后4:10;林后12:9
4、“传”的原文是kerusso,是宣扬,声称,大胆而明确地讲述。无论你是与一个熟人讲话,还是与一千个陌生人讲话,所讲述的真道的范畴是不变的。讲坛上的布道和喝咖啡时的聊天都应该大胆讲述恩典福音的真理。
5、《花花公子》的创办人。——译者注
6、John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Edinburgh: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5), Vol. 1, p. 230.
7、John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 1, p. 255.
8、Ewald M. Plass, What Luther Say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59), Vol. 3, p. 1359.
9、同上,p.1360。
10、同上。
11、John Newton, The Works of John Newton, Vol. 1, p. 233
12、William Barclay, A Spiritual Autobiography (Grand Rapids, Mich.: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5), p. 44.
13、开放神学:Clark Pinnock 在1995年出版的The Openness of God一书中提出“神的开放性”(Openness of God )观念。开放神论是一个很含糊的标签,代表人物还包括J. Sanders、D. Basinger、W. Hasker、R. Rice等,其主要立场是,神的预知不包括知道人未来的自由行为,否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神若尊重人的自由,就要放弃对历史绝对的掌控,即所谓对未来开放,但是神“不能”预知人的未来自由行为并不代表神不是全知或全能的。——编者注
14、John Sanders, The God Who Risks: A Theology of Providence (DownersGrove, Ill。:InterVarsity Press, 1988), p.262.
15、Greg Boyd, Letters from a Skeptic: A Son Wrestles with His Father's Questions about Christianity (Colorado Springs: Chariot Victor Publishing, 1994), pp. 46-47.
16、希12: 11; 彼前1:7;罗5:3-4;林后4:17;诗63:3。
17、Quoted in Fred Smith, "Mentored by the Prince of Preachers," Leadership (Summer 1992), p. 54.